• 14阅读
  • 0回复

大田脱贫致富功夫下在“农”字上 昔日“地瓜县”如今人均收入过千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5
第2版(经济)
专栏: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大田脱贫致富功夫下在“农”字上
 昔日“地瓜县”如今人均收入过千元
本报讯福建省世代以地瓜度日的山区县大田县,根据自身实际,不盲目办厂上项目,也不盲目跟着别人的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的长处,优化结构,发展生产,去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达1054元,今年上半年人均又增收100元。
地处福建中部的大田县,山高坡陡,人均仅有0.62亩耕地,且多数分布在鸡爪形的山间。耕作条件恶劣,生态条件不佳,使多数农民一直处在贫困之中。为解决温饱,多年来农民们一直在“黄土高坡”上种地瓜。面对这一状况,大田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摆脱贫困奔小康”的规划,并一一加以实施。
首先,在“名、特、优、新、高”的特殊品种上做文章,让土地增产增值。桃兴李是该县一个名、特果种,种植1年6个月就能挂果投产,而且耐寒,适应性强,没有大小年,投产期恰在水果淡季的8月份,不仅国内市场广阔,国际市场也很走俏。该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的农村经济工作队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桃兴李。现在,全县已发展6000多亩,占全县总面积1/3。该县境内有107座千米高山。“山高雾多出名茶”,该县出产的“雪山毛尖”茶叶,被福建省评为优质产品。县里引导农民扩大种植,并且把新技术注入这一名茶的栽培和深度加工上,使这一名茶“身价倍增”。现在,全县已开发茶园10万多亩,每年600多担名茶飘洋过海,为该县盈得了外汇。同时县里大力支持农民种植绞股蓝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绞股蓝口服液等系列产品。(黄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