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把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上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3
第5版(理论)
专栏:

  把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上来
王仕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尚未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这一点,尚未被很多人所深刻认识。当一说到抓住机遇时,首先想到的是开放和发展,不了解一旦体制、机制不顺,改革机遇没抓住,经济出了问题,同样会失掉发展和开放的机遇。这种现象反映在许多方面。例如,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改革“偏冷”而发展“过热”,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上,或者说没有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改革上来,忽视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比如,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主要目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寻求一条能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而一些地方一说股份制就是要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交易,一些企业仅仅着眼于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资金到手,万事大吉,似乎股份制就是发股票,有股票就能赚大钱;筹集了资金,对如何投资取得效益却很少考虑,没有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到重要位置。这种现象表明,很多地方和企业没有真正把试行股份制作为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使之成为新机制的生长点。再如兴办各种市场,这本身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实际和条件,盲目争建市场,造成有行无市,浪费了财力、物力。大家都认为金融体制改革很重要,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绷得很紧,恰恰是银行改革未跟上,资金拆借未纳入规范化轨道,金融秩序出现混乱。可以肯定,绕开关键环节,不在深化改革上下真功夫,很有可能把新体制的建设引向歧途,就很难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措施而造成的,相反,正是市场经济新体制发育不快、改革滞后的表现。因此,解决当前的问题必须采用新思路、新办法。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非常及时的、必要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不意味着恢复过去那种单一计划经济体制采用的指令性老办法,而主要是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既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可以使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为改革的全面推进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经济环境。
只有深化改革,将体制关系理顺,发展才有制度基础和激励、约束机制,才有后劲。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没有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抓住机遇,不仅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更要抓住改革的机遇。发展的机遇不能延误,改革的机遇同样不可错过。改革搞得好,才有可能真正抓住发展的机遇。改革机遇丧失了,发展也就丧失了机遇,甚至还贻误了发展。怎样让改革“热”起来正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上来,在推进新体制的建立方面做文章。
改革已到攻坚阶段,需要整体配套进行,任何单项改革突进,都难以顺利进行,但是整体配套改革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有重点。当前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紧紧抓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这两条主线,在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首要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块基石,应切切实实地贯彻落实。企业改革,企业机制转换不是简单的放权让利,落实自主权的目的是转换国有企业的行为方式,建立一种新的企业制度,使企业形成一种新的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方面,要改变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的状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金融、财税、投资、计划、人事、劳动、分配体制的改革,使企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抓住转换经营机制这个关键环节,研究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尽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其中,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关键环节。
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搞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益。最主要的是解决经济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两权”不分的问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的职能从直接管理具体的经济活动转到“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上来。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必须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切实下放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切实转移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投资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企业、金融、财税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建立投资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责任,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管住管好投资规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理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责,划分开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改革财税体制,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抓紧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尽快建立。
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运用有效的政策、法规措施调节地区间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的制度建设,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是治本之路,也是必由之路。可以相信,只要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我们就能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作者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