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扬长避短与化短为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3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扬长避短与化短为长
赵永吉
在经济发展中,区域条件总是各有长短。欠发达地区尽管也有长,但往往不明显,而短却较为突出,有时甚至掩盖了长。这就需要以辩证的思维、全新的视角,从短中见长,化短为长。
发现并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要在不利条件中发现有利因素,就不那么简单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透过不利条件,从中找到有利的方面,并把注意力和工作着力点集中到有利的方面来,奋力拓展,才可能有出路。一般地说,这类地区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没有国家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大的发展难。但是,大企业少只是一个相对的劣势,还要看到小企业多也是一种优势,行动更灵活,天地更广阔,可以“以优以多取胜”。一方面,要立足于多,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不片面追求新上大项目,而把着力点放在发展众多的中小企业上,着眼于发挥群体优势,集小成为大成;另一方面,多中求优,改变对企业均衡用力的传统作法,以改求活,激励竞争,闯出一条化短为长的发展路子。
要扬长避短、化短为长,就要在立足于原有基础、因地制宜求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开辟新路。地处偏远山区的辽源市东丰县中育乡过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乡镇工业几乎是空白,要资源没资源,要交通条件没交通条件。一位农民到县城租用了闲置厂房,办起了特种耐火材料厂,先后开发出白钢玉、棕钢玉、砂轮等产品,一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从而改变了全乡乡镇工业落后的面貌。这说明,资源相对贫乏、现有工业基础又不强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放开视野,把资源配置和发展途径放在国内国际大市场上来考虑运筹,不断拓展新的发展领域。
在充分调动内部条件的同时,还必须能动地运用外部条件,以开放促发展。有人曾认为,在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地区,对外开放“道不顺路不畅,身在陆地难行船”。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发展的经验说明,欠发达地区只要破除思想障碍,在视野上跳开地理区位界限,善于从经济上寻求和拓展与“边”、“海”、发达地区的联系,就可以找到开放的途径。如可以采取曲线开边、迂回通海的办法,直接或通过第三方搭桥建立起与沿海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协作关系。还可通过扩大联合,以“联”促“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要赶超先进,实现发达,就必须更注重“联”,靠联合起来的力量与强者竞争,扩大优势行业和骨干产品的生产规模,开辟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要拓宽联合的路子,既要广开“他来联我”的渠道,又要开辟“我去联他”的途径。总之,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己所长,又善于捕捉有利条件,勇于改变不利条件,化短为长,经济不够发达的内陆地区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的步伐和走向发达的进程。
(作者为中共辽源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