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欧洲经货联盟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5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欧洲经货联盟之争
本报记者张宝祥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19日发表讲话,批评德国总理科尔在实施经货联盟的问题上散布“怀疑”观点,称科尔的讲话“令人感到遗憾”,从而使欧共体内部在推迟还是按期实现经货联盟问题上的争论公开化。
科尔总理9日晚在谈及经货联盟前景时表示,“最重要的是坚持《马约》规定的各成员国应在预算、债务等方面达到一致的条件,如果这将使我们把实现经货联盟的日期往后推迟一二年,请问,这在实质上会改变什么呢?”
科尔的讲话在欧共体内引起不同反响。比利时财政大臣菲利普·梅斯达德强调应遵守预定日期。但布鲁塞尔朗贝尔银行行长罗朗·勒希尔认为,“要从容不迫地建设欧洲。《马约》确定的目标远比日期重要得多。”法国总统密特朗则发表谈话说,人们“把科尔的意思弄错了”,重要的是彼此都要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所承诺的义务和“加强、加快欧洲建设”。
《马约》规定欧洲经货联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第三阶段从1997年1月1日或至迟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马约》为经货联盟进入第三阶段规定了五个标准:货币稳定,低通货膨胀率,利率不能超过三个低利率国家平均数的2%,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债务总额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
争论的双方在经货联盟应如期进入第二阶段的分歧不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何时进入第三阶段上。主张经货联盟应按时进入第三阶段一派的意见认为,欧洲经济衰退、货币混乱、失业激增和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欧洲没有共同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在关键时刻不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而是各国只顾本国的利益。他们还认为,没有货币的稳定就没有大市场,就没有社会和经济上的一致,就没有政治的欧洲。
主张推迟的一派认为,在当前欧洲经济衰退、失业严重和货币动荡不稳的情况下,要想按《马约》规定的日期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首先,欧洲货币波幅的上下限已从2.25%扩到15%,要恢复原波幅看来一时难以做到。况且英国和意大利何时返回汇率机制尚无定期。其次,欧共体国家的预算赤字现在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如果为了达到《马约》规定的目标,强行、快速地降低预算赤字,就有可能使衰退时间延长,这是各国都不愿做的。特别是德国因统一需要大量资金,不可能在短期内把预算赤字降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此外,根据欧共体委员会今年公布的数字,1992年欧共体有6个国家公共债务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70%,其中比利时为132.2%,意大利为106.8%,希腊为106.7%,爱尔兰为99%。要想把上述国家的公共债务降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亦实非易事。
布鲁塞尔朗贝尔银行首席经济顾问科恩纳认为,推迟经货联盟的第三阶段还有以下好处:赤字较大的国家可有较多的时间逐步减少赤字,而不用采取严厉的影响经济复苏的政策;德国也可赢得两年以上的时间,用以消化统一和整顿公共财政;脱离汇率机制的国家会有足够时间创造条件,回到汇率机制中来。
此间许多观察家认为,推迟经货联盟进入第三阶段的日期似乎在情理之中。但究竟如何,尚需由今年10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决定。
(本报布鲁塞尔8月2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