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雪落都市静无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3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新闻

  雪落都市静无声
李安达 盛清
新闻当中有新闻
11月18—19日,我国北方大雪飘飘,顿成银世界。
23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长春万名大学生上街扫雪的镜头。下雪了就会有扫雪的,算什么新闻呢?没想到这在第二天的北京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因为大雪之后的北京没出现长春那样的扫雪场面。
其实,长春那条消息来似寻常。22日晚间,吉林省委副书记王金山下班回家,看见大学生披着夜色扫雪,就给电视台打了个电话。记者随即赶来,一条新闻就拍到手了。中央电视台的编辑有新闻眼,马上采用了这条消息。
从消息播发后的反映看,长春人没当回事,说它只反映了长春几十万扫雪大军的一个小侧面。而在北京的反应强烈,因为雪后一周,北京街头的冰雪还随处可见。好几天过去了,初步统计说北京大约有5万人次上街扫了雪。而长春则有——
30万人的扫雪大军
长春雪下得多,扫雪工作也确实抓得细致。11月16日第一场中雪后,19日又是场大雪。雪花飘过之后,长春街头没有积雪,交通没受大阻碍。长春城建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扫雪也曾是长春一大难,一到冬天,街道上的冰越积越厚,人难行、事故多,“怨声载道”。
1986年以后,长春市政府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制订了有关规定,明确雪后清除冰雪是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把扫雪任务分段划片包干到各个单位,逐渐把清除冰雪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重要的是严格执法,认真落实。”长春城建局的同志说:“我们每年注意抓第一场雪。头场雪下来,市政府通过电视、报纸发通知,要求扫雪。然后由环卫处来检查,对扫雪不好的予以批评甚至处罚。有了一个好开头,这一年的雪就好扫了。”
长春现有人口160万,雪后的扫雪队伍就有30万人。
穿过冰雪的透视
话题又回到北京。22日,就在长春大学生上街扫雪的同一天,《中国日报》的编辑童燕卿步行上班时被街面的冰滑倒了,手臂骨折。短短几天,这家报社已有3人因路滑摔倒造成骨折或骨重伤。
巷尾街头的残冰剩雪妨碍了交通,还造成了严重的摔伤事故。各家医院的骨科忙了起来,据解放军301医院急诊科的不完全记录,从雪后第二天到24日,他们为91名因冰雪滑倒而致骨折的病人打了石膏,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如果加上摔错了位的轻伤病人,到这个医院的摔伤人数达150余人。以骨科著称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摔伤病人就更多了。
下大雪,北京市环卫局的3000名清洁工人们是最忙的。几天下来,他们往48条道路和70座立交桥洒了4150吨盐水,以防止路面结冰。然而,北京仅有的3个化盐池满负荷工作,市内洒盐水的路面也只有472万平方米,大约是环卫局负责清洁路面4400万平方米的1/10。连市内西单、东单这样的繁华街面都没有洒上盐水。市环卫局业务处的同志介绍,过去市环卫局只管19座立交桥,现在北京的立交桥已达70座,道路面积增加得更快,环卫的投入跟不上了。
他的结论是,大城市扫雪不可能由环卫工人全都承担下来,往街面上洒盐水也不是好办法。最切实可行的还是——
众人各扫门前雪
其实,北京早就有“门前三包”的保洁规定,其中就包括雪后清除冰雪至街心线。没想到这头场大雪后出来扫雪的太少了。在社会文明的建设中,保护环境清洁、雪后清除冰雪应该是人们头脑中的应有之义。扫除道路冰雪,本来是给自己方便也给人方便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雪后也就不会有许多令人遗憾的事了。希望这场雪能给人们带来警醒。
11月25日,北京市召开贯彻《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动员会议,扫雪成了会议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在会上说,下雪的当天,我们就作了扫雪布置,要求各区扫雪,但出来扫雪的不多。他严肃批评了对这项工作做得不好的部门,最后说:“下次请一定通知我到场扫雪。”
雪落都市,毕竟慢慢消融着,但愿这场大雪带给人们的思考继续下去。
(附图片)
踊跃扫雪的长春市民。
上图:北京清晨冒雪赶路的人们。 杨士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