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为了二十万果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6
第2版(经济)
专栏:为农民办实事

  保鲜期只有3天的黄桃开始烂市,舆论机关大声疾呼,市委书记、市长在大会小会打“广告”——
为了二十万果农
本报记者李维平
秋收时节,记者来到全国著名的“黄桃之乡”重庆市潼南县,恰遇这里的农民刚刚售完最后一批晚熟桃,带着丰收的喜悦,又投入了秋播的准备工作。
然而,他们的喜悦来之不易。
这里的干部群众,不管是谁,见了记者就会讲上一段1500万山城人民救桃农的感人故事。
离市区近200公里的潼南县,经过20多年的奋斗,9区56个乡镇已定植桃树521万株,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黄桃生产基地。黄桃一直是全县20万果农的“摇钱树”。
6月中旬以来,鲜灵灵、沉甸甸的黄桃应市,潼南迎来黄桃产量翻番的大丰收,总产量达1万吨。然而,桃市短短几天反馈的信息,竟让果农们目瞪口呆:黄桃滞销!
每天清早,潼南县城边的涪江码头上,到处是装满黄桃的箩筐,待运的黄桃还没走,担黄桃的队伍又涌了过来,黑压压不见尽头。在县城附近的公路边上,烈日炎炎,经常是上百的桃贩急切地拦阻过往车辆,央求司机帮忙将黄桃拉走。在潼南县城,几条街上都摆满了香气袭人的黄桃,果农愁眉不展地站立一旁等买主。桃价猛跌。罐头厂收购锐减。真可谓雪上加霜。摇钱树变成了伤心树。
6月中下旬,保鲜期只有三天的黄桃已开始烂市,果农们焦头烂额,欲哭无泪。
重庆日报、晚报、农村报、西南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纷纷向社会大声疾呼:潼南黄桃告急!恳请社会帮帮我们的父老乡亲!少喝一瓶饮料,多吃一公斤黄桃,减少果农一分损失,成了重庆市委书记孙同川、市长刘志忠等市里领导在大小会议上的热门话题。他们纷纷为黄桃打广告,呼吁人们多吃“爱农桃”。
市政府迅速作出决定:在7月1日至15日期间,为便于黄桃销售,工商、税务、城管、交通等10多个部门要为黄桃销售大开“绿灯”。
市府的决定,市委领导的呼吁,新闻媒介的呐喊,犹如一道道冲击波,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震动。从企业到机关,从普通百姓到党政干部,人们为黄桃销售积极行动起来。7月1日促销政策一实施,潼南黄桃市场迅即热闹起来。每天天一亮,长400多米、宽近20米的黄桃市场便开始了交易,市场上又响起了讨价声。
县委书记刘光全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看桃市,督促解决治安、交通秩序等配套服务问题。县黄桃办主任周南清告诉记者,促销政策发布才几天,就有许多大卡车来到潼南收购黄桃,有的还开到乡下去收购。为方便各地来车直接下乡,县黄桃办专门绘制了“联络图”,挂在县政府门口,全县14个基地乡和一些种植大户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支农队伍滚滚而来。重庆烟草公司由工会主席、妇联主任带队,开来两辆5吨货车,他们说,农民肩挑太辛苦,坚持把车开到交通最不方便的群益乡桃园。沙坪坝五金交电公司一行7人,冒雨将车开到桂林乡四村一社,对农民说:“我们是来支援农民兄弟的,桃子多少钱一公斤,大胆喊个价,不能让你们吃亏。”果农们听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在渠河东岸燕儿窝山腰居住的邓兵、邓明光叔侄俩,长年开荒种桃,今年黄桃产量分别达15吨和17吨,居全县果农前几名。他们含着泪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年以为没指望了,没想到政府和新闻单位一鼓动,每天在对岸土路上就有几十台车来回跑,一天能拉走上百吨桃,我们心中踏实了,每人卖了五六千元。县委书记告诉我们,短短20多天时间,重庆、成都、绵阳、内江、自贡、宜宾等地来了2700多辆车,真是替我们分了忧、为农民解了愁啊!当记者立秋之后赶到潼南县时,这里刚复归平静。黄桃办主任老周向记者报了一笔帐:截至8月10日,全县1万多吨早、中、晚熟黄桃全部销完,基本没烂桃。农民总收入510多万元,全是现钱,没有一张白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