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将军本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廉政篇

  将军本色
新华社记者马晓春新华社通讯员张东文施永才
将军,肩上耀眼的金星,引得无数人的敬慕。
总参谋部系统3位身居要位的将军,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灿烂的将星闪烁着老红军的本色,更是令人钦佩、敬重。
高俊将军:骑车送女出嫁
总参所属测绘学院院长高俊少将的女儿要结婚了。按他们的家庭条件,婚事完全可以办得很像样。可是,在商量筹备婚事时,高俊却和蔼地对女儿说:“就你们的收入,短期内买不起小汽车,平时也坐不起小汽车,仅结婚时坐那么一次,没多大意思。我看还是骑自行车好。”
做女儿的最理解父亲。结婚那天,女儿高高兴兴地骑上自行车进了婆家的门。有人对高俊说:“孩子结婚一辈子就这一回,用一次车也不过分嘛!”他却笑着说:“一辈子一回的事多了,一次不过分,多了就过分了,我不能开这个先例。”
了解高俊的人,都对他用车问题上的“苛刻”赞叹不已。按规定,学院几名领导合用两辆旧桑塔纳。高俊严格要求自己,私事外出一般骑自行车,偶尔用一次公车,也按规定交费。他说:“我虽然是院长,但还是一名普通教员。以前骑自行车,将来还要继续骑自行车,现在没什么急事何必非要坐小轿车呢。”
高俊的老伴是学院的一名退休干部,一次因车祸右脚多处骨折,就近住进了地方的骨科医院。有关部门考虑到高俊工作忙,老伴又是本院的退休干部,建议派个车送送饭,安排两个战士去陪护。高俊知道后说:“我自己家里的事,怎么能麻烦学院呢。”为了不影响工作,在老伴住院3个月的时间里,他自费请来了陪护人员,抽时间和女儿轮流骑自行车去医院送饭、探望。并严格执行学院看病就医的有关规定,自付医疗费1000多元。
高文江将军:甘居陋室
总参某研究院有一位刚调来的干部,对院里给他安排的住房不满意,憋着气找到政委高文江家反映意见。高政委热情地给他让座,忙活着给他倒水。
这个干部坐在一动就吱吱响的沙发上,看着屋内的旧家具直打愣。高文江客气地问道:“有什么事情吗?”这位同志红着脸说:“没事儿,没事儿,只是来看看您。”事后别的同志向他询问结果时,他说:“连政委还只住两间小屋,咱还提啥意见?”
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知识分子最相信自己的眼睛,也由此更加钦佩这样的领导者。
目前,这个研究院不仅政委住斗室,另五名院领导也没有住上标准房。近两年,院里新盖了近百套住房,每次分房都是向科研人员倾斜。科技干部优先分房,而院领导却以普通干部的身份统一评分,不搞任何特殊。他们虽然身居斗室,科研工作却取得显著成绩。仅近几年就完成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60项。
高文江深有体会地说,一个单位的党风如何,关键是看党委“一班人”能否身体力行。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决定,明确提出抓廉政要“老老实实抓自己”。去年4月,他带领技术人员赴河北老家开发洽谈项目。因较长时间没有回过老家了,他让老伴随行回家看看。按说,这是公私兼顾,报销路费没啥问题。可高文江却十分认真,不但老伴的路费自理,自己的车票也没报销。同志们说:“高政委丁是丁,卯是卯,公私分明。”
蔡康生将军:一尘不染
蔡康生少将担任院长之前,在总参装甲兵部副部长岗位上分管装备研制和生产,经常深入部队和兵部所属企业检查指导工作。每到一地,他都“约法三章”:不准超标准招待,不准以任何形式赠送礼品,不准安排游山玩水。但有的单位领导总觉得过意不去,执行起来难免出点“格”。对此,蔡康生从不领情,不搞“下不为例”。一次,他到一家住地比较偏僻的军工厂检查工作,工厂的同志觉得首长一路颠簸,来一趟不容易,想招待他一下。吃饭时,蔡康生看到没按规定办,坚持不入席,直到把多余的饭菜、饮料撤走后,才露出了笑容。他对陪同就餐的厂领导说:“别怪我让你们下不来台,还是老老实实按规定办事,咱们心里都踏实。”
前几年,兵部所属一些军工企业在保证完成军品生产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一些民用产品。企业的领导都知道蔡康生不收礼,有的便变着法子想将本厂生产的民品送给他“试用”。可蔡康生从未带回过一件东西。即便硬送到家里,也坚决退回。某军工厂的一位领导进京办事,顺便给蔡康生带来一架精致的望远镜请他试用。他坚持不收,但对方还是悄悄给他留了下来。后来,该厂有人到北京开会,蔡康生托人将望远镜捎回去,退还厂里。
近年来,蔡康生无论是作为主管科技的副部长,还是作为学院的院长,经常与专家一起参加部、院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主办单位发评审费或其它纪念品,蔡康生从来没收过,甚至连公家的一支烟都不曾动过。这几年,学院下属一些单位利用生产创收资金解决所属人员的福利时,想给院长带上一份。他依旧是按老规定办:要么退回,要么照价付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