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二十二家企业将迁出首都繁华市区企业旧址土地开发价值达六至八亿元按首都城市规划可开发商品房二百六十万平方米促进产业转移机制转换职工分流北京一轻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革,被人们评价为——走活了一盘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9
第2版(经济)
专栏:改革大视野

  二十二家企业将迁出首都繁华市区
企业旧址土地开发价值达六至八亿元
按首都城市规划可开发商品房二百六十万平方米
促进产业转移机制转换职工分流
北京一轻系统的综合配套改革,被人们评价为——
走活了一盘棋
本报记者刘桂莲
8月18日,北京市一轻局和通县就联建新火柴厂举行了签字仪式。位于北京市内的北京火柴厂将被通县茨渠镇实行股份制的新火柴厂代替。原火柴厂将用于资产再开发,建设12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新兴一批第三产业。此次联建项目的落实,标志着北京市一轻系统以“资产增值、产业转移、机制转换、职能转变、职工分流”为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铺开。
综合配套改革的提出——
从火柴厂看全行业的“三难”
北京火柴厂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占地4.7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68人,退休职工500人。由于企业老、退养包袱重,经营费用高、成本大,利润很低。1992年生产火柴30万件,销售收入1101万元,可利税总额只有3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亏损95万元。
一轻系统担负生产群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饮料、食品、纸张、玻璃、电光源等众多门类产品,大多是微利企业。近年来,虽有部分企业通过合资、公有民营、股份制、工贸合一的改革,状况有所改变,但就全行业来说,目前面临着难以克服的“三难”:资金短缺难以解决,富余人员难以安排,存量资产难以盘活。北京一轻系统自有和贷款流动资金12亿元,而产成品占压资金、发出商品和应收货款就达10.6亿元,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资金严重短缺。
一轻承担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必保产品有9种,过去每年享受国家财政补贴6500多万元,取消补贴后,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更谈不上积累资金。一轻系统的富余人员约2万余人,占系统的30%。全系统在市区属地段的企业有56家,占地130万平方米,由于存量资产难以流动,土地资源不能开发利用,土地收益不能显现。“三难”捆住企业,使企业效益逐年递减,许多企业靠国家减免税和退税还贷生存。“山重水复疑无路”成了一轻现状的写照。
抓住资产升值好机会推动全行业形成一种新机制
把地处繁华地区的亏损或效益不好的企业迁出,腾出的地面转向资产再开发,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原有的工业产品,转移到北京四环路外或郊区县,高起点设点生产。通过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使土地价值充分显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级差效益,并用其增值的收益实现产业转移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换来一个好机制。这是北京一轻系统长期琢磨出的一盘棋。
跳出旧体制框架,从一个一个企业改革到为一个系统的改革闯新路,这是这次综合配套改革的思路。一轻系统第一批安排搬迁的22家企业,占地66万平方米,这些土地都在市区,其开发价值达6—8亿元,地产收益比原来提高30多倍。根据首都城市规划可开发商品住房260万平方米,价值120亿元,利润40亿元。开发后提供的就业机会达2.6万个,超过现有的1.5万职工,为产业的调整、企业的重组、工人的分流创造了条件。
 拿综合改革后的火柴厂来说,由原来的近900人减到260人,完全采用新的经营机制,并充分利用郊县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利润率可达10%。在实施上述改革中,充分考虑原来工人的利益。迁厂后除60名作为骨干调入新厂,大多数人利用资产增值资金进行培训分流,安排在第三产业上,并拿出一笔钱设立待业补偿基金,补偿离待业人员社会保险过低的问题。
北京火柴厂综合配套改革的结果是:消灭了一个亏损企业,在原来土地上新建一个盈利公司,这个公司的固定资产从700万元增值到1亿元。新生一个盈利的火柴厂,年盈利可达几十万元。可以说是挪一个,活一片。
在产业重组、企业改建中,在对企业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新企业建成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公有民营公司,一轻总公司也将转换职能,由管企业到管资产,由行政管理转向培育市场。
改革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水平。如今,北京一轻系统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