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新华社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缓解银行信贷资金紧张的重要举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28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华社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缓解银行信贷资金紧张的重要举措
本报讯8月27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缓解银行信贷资金紧张的重要举措》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评论说:我们高兴地看到,自7月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整顿和规范金融领域同业资金拆借秩序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整个拆借市场秩序开始恢复正常;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资金紧张的矛盾,这对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是十分有利的。事实证明,整顿拆借秩序是完全正确的。
评论指出:如何看待当前清理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工作?它是否造成了资金更加紧张?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有统一的认识。应该看到,在整顿资金拆借以前,资金紧张的矛盾就早已存在。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这段时间里,一些地方和企业采取多种形式,非法集资,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大搞“开发区热”,炒房地产,炒股票,使社会资金的需要大大超过社会资金的供给,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和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得不到保证,收购农副产品给农民打“白条”,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状况。可见,资金紧张决不是伴随整顿违章拆借而来的,而是前一个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得过猛、金融秩序混乱的一个必然结果。
评论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来源于违章拆借,所以,目前整顿和收回违章拆借资金,使一些地方大搞房地产、开发区、股票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猛受到一定的抑制,这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是整顿同业资金拆借秩序的目的之一。如果那些用拆借资金去炒房地产、炒股票、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都不感到资金紧张,那么这次整顿拆借秩序就失去了意义。
评论指出,收回来的违章拆借资金,绝大多数已用于保银行存款支付,保农副产品收购,保国家重点建设,保效益好的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需要。通过整顿和清收违章拆借资金,在增加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还调节了资金流向和投向,使有限的资金用到了最需要、最合理的地方。因此,从全国来讲,清收违章拆借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供给与国家重点资金需要的矛盾,调整了信贷资金结构,而不是加剧了这种矛盾。
评论说,其他方面有的资金紧张也不是因收回违章拆借所造成的,而是历史遗留和其他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清理违章资金拆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试想,如果不收回违章拆借资金,让违章拆借活动继续发展下去,使银行的信贷资金大量流向炒房地产、炒股票、搞计划外固定资产项目,那么银行的正常贷款就无法进行,不但国家重点资金需求不能保证,就连银行的日常支付都会发生危机,就会造成银行资金的全面紧张,迫使中央银行大量超经济投放货币,助长通货膨胀,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评论认为,在清理违章拆借资金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保证这项工作健康发展。清理违章拆借工作,一方面要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约束机制,规范同业资金拆借行为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完善同业资金拆借的法规和制度、办法,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同业资金拆借市场体系,使同业拆借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在堵邪门的同时,要开正道。对于积极认真清收和退还违章拆借资金的银行,在其正常需要的信贷规模和资金发生困难时,上级行和人民银行将给予必要支持;对于确属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拆借资金,允许按正常的贷款程序转为贷款;对于其他合理的资金需要,应通过正常的资金渠道解决,不能再搞违章拆借。总之,对违章拆借资金,要坚决清收;同时,决不允许再发生新的违章拆借,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动和正常投向。
评论最后指出,要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存在的资金紧缺状况,仅靠增加银行有限的信贷资金是不行的,必须从根本上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尤其是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投资风险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