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消除行政机关痕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锦江集团总部“消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31
第2版(经济)
专栏:

  消除行政机关痕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锦江集团总部“消肿”
本报上海8月30日电我国最大的第三产业企业集团——上海市锦江(集团)联营公司,为实现“精干、高效”的目标,在集团总部进行大力度的机构改革,在编人员由181人减至119人,调整后的18个部室在职能配置上更趋合理。给企业集团机构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锦江集团成立于1984年,辖有和平饭店、锦江饭店、国际饭店等多家著名宾馆和企业,还包括当时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部分单位。成立集团的目的,就是要让过去吃“皇粮”的单位到市场海洋中去学习游泳。经过10年搏击,锦江集团日益兴旺,但集团总部还残留着行政机关的某些痕迹,存在着人浮于事、忙闲不均、纪律不严、效率不高的弊端,不搞机构改革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5月上旬,集团决策层宣布,首先在总部进行机构改革,精简40—80人。
机构改革开始时,有的人认为这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动真格的,集团基层企业也在疑惑和观望。集团领导迎难而上,确定了“部门原则上不设副职”、“撤销科的设置”、“上什么岗拿什么钱”的方案。集团党政领导齐心合力,态度明确,保证了机构改革走入正常的轨道。
锦江集团安置被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一律不向基层企业硬性摊派,得到了基层企业的拥护。同时,集团看到因受新的编制限制而出现的富余人员大多是有用之才,为他们设计了具体的流向和渠道,他们中的大部分已转到新的工作岗位,其余的正在安置之中。
锦江集团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这次机构改革的指针。对于具体职能部室的设置,不与兄弟单位搞简单攀比,对上级主管部门不搞随意对口。在确定人员编制时,既要大幅度压缩,又要注意实际工作的操作运行,达到总体平衡。在安置富余人员时,既要严肃组织纪律,又要寓情于理。正因如此,锦江集团总部的正常秩序不但没有受到影响,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反而有了改进和提高。
机构改革并非改完了事,为了巩固和完善改革成果,他们及时编印了《总部编制及部门职责》,让所有员工对本职工作一目了然,有章可循。集团还制定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的18条具体规定,并计划今年内在下属基层企业陆续全面展开机构改革。
(刘士安翁献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