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散沙凝结成水泥——记江西新余市水泥厂厂长傅志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8-31
第2版(经济)
专栏:

  散沙凝结成水泥
——记江西新余市水泥厂厂长傅志高
本报记者余清楚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傅志高年轻气盛,却很冷静,不肯“放火”。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班子内部不团结,管理混乱,人心思散。企业资不抵债,濒于倒闭,430万元的债务像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全厂职工心头。
那是5年前的初春,到任第一天,傅志高把被子搬进了单身职工宿舍,穿上工作服,带上安全帽,和职工干在一起。他走家串户,促膝谈心,寻求职工的支持,寻找扭亏的良策。
原来的一些厂领导以为他会“大换血”,把原先的班底换掉。没想到,他一个不动,有的还委以重任。有些干部之间有隔阂,他召开民主生活会,动员大家以企业利益为重,团结兴厂。职工朱家威善于经营,尽管在竞选厂长时是对手,但傅志高还是提拔他为副厂长。工程师廖建德曾向他提出过尖锐的意见,傅志高以诚相待,照样重用他。一些要求调走的人感到厂长一心一意扑在企业上,深受感动,都留下来与厂长同甘共苦。一盘散沙凝结成了坚硬的水泥,江西新余市水泥厂显露了生机。
厂里有条年产1.5万吨的白水泥生产线,由于管理不善,拖了两年多仍未竣工。没有产出,哪有收入?傅志高心急如焚。他自荐担任现场施工总指挥,和职工同吃同住同施工,夜以继日,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白水泥生产线点火投产了,傅志高疲惫而消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天有不测风云。几窑白水泥出来后,一核算,他惊住了:每生产一吨亏损30多元,一年要亏40多万元。一查原因,原来是用重油做燃料,成本太高。他当机立断,开始“以煤代油”的技术改造。
当时新余水泥厂还是一个亏损企业,想要得到45万元的技改资金谈何容易。傅志高怀里揣着自己的200元钱,上下奔忙,硬缠软磨,总算把钱凑足了。然而,厂里没有一人懂得“以煤代油”技术,他又马不停蹄,坐硬座,啃馒头,千里跋涉,到外省的兄弟厂家考察学习,寻求帮助。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以煤代油”技术成功了。新烧出的白水泥不仅质量符合标准,而且每吨成本由原来亏损30多元,变成盈利40元。水泥厂从此走出亏损的泥潭,不到一年即扭亏为盈。
1989年,水泥市场行情突变,刚刚恢复生机的水泥厂面临严峻的挑战。傅志高面对市场疲软,不动声色,作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胆决策:筹资180万元,恢复一条年产2.2万吨的普硅水泥生产线。投资700万元,改建一条3万吨白水泥生产线。1992年初,新的建设高潮到来了,水泥市场转旺,新余市水泥厂以逸待劳,以强大的规模优势在市场中频频出击,一只濒临绝境的“丑小鸭”变成了水泥行业的“白天鹅”。
和5年前相比,这个厂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轰鸣的机器,崭新的生产线,来往不息的运货卡车……是这个企业全新的风景线。企业产值超亿元、利税上千万元,已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白水泥生产厂家之一。
5年一觉扭亏梦,衣带渐宽终不悔。傅志高以青年人特有的勇气和锐气,终于使新余市水泥厂扭亏为盈并成为税利大户。今年初,他当选为江西省人大代表,荣获“中国改革功勋”奖章。厂长今年35岁,建功立业此其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