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所谓“高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03
第8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所谓“高处”
舒平
高处,常常是令人神往的。
政治家站在高处,可以“不为浮云遮望眼”,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历史家站在高处,可以鸟瞰江河脉络,追溯文化源流。两国邦交,常有赖高层接触。两军作战,都求争控制高点。另一方面,做官盼“高升”,学生盼“高分”,明星盼“高奖”,骛高之风,很有些不可抑止之势。
在眼下市场经济热火朝天之际,这股骛高之风在商海里刮得更是起劲。经营消费品务求“进口”、“高级”、“正宗”;创办歌舞厅热衷于“港台情调”,一曲万金;开发房地产钟情于“山庄”、“花园”、“别墅”;建设饭店宾馆动即“三星”、“四星”、“五星”。宴会筵席,每桌开口言千。酒吧茶座,坐下就要论百。人们大概在想,只有把基数放在“高处”,才能风高好扬帆,财源茂盛达三江。
种种高消费热的推波助澜,许多“高价姑娘”的东施效颦,把个饭店酒吧、歌厅舞厅的价格炒上了天。不仅寻常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就是港台、新加坡等地的外来旅游者,有的也“望陆兴叹”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骛高恐怕未可厚非,但“高处”究竟在哪里,却是一个颇值斟酌的问题。
如果说,上帝是高高在上的,那末在商海里,这“上帝”就是顾客,千千万万的顾客。办商业只有把握了千千万万“上帝”的情绪,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才算真正站到了“高处”。在当前,在中国,这千千万万的“上帝”还不富裕,还生活在低水平,还只能在消费之塔的宽阔的“低层”进进出出,这“高处”就不可能是这个或那个高消费的“塔尖”,而是同“低处”息息相关的“高处”。谁如果在品种、质量、服务上创出名牌,博得千千万万“上帝”的青睐,谁就真正地站到了商海的“高处”。
有些日夜做着黄金梦的老板们,总以为同千千万万“低层次”的顾客打交道,小打小闹,发不了财。他们经常在种种高消费的“塔尖”上跳来跳去,满以为已经控制了商海的制高点,肆无忌惮地欺行、霸市、宰客。其实,他们的立足点不过两个“方寸”:一个“吃公”(以权谋私的公费吃喝、公费旅游等);一个“吃空”(某些大款们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小得可怜。
这样的所谓“高处”,就如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所咏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只能同“吃公”、“吃空”这两股邪风同呼吸,共命运,兔子尾巴长不了。一旦这两股歪风遭到千千万万“上帝”有效的抵制,它那里就只好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当今中国,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不做黄金梦,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显然应当是千千万万“上帝”生活的富裕和提高。甩开千百万今天还生活在低水平的“上帝”,去追逐那天宫中的“琼楼玉宇”,就无异于用手拉着自己的头发上天,终究还是要掉回到地上来的。(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