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北京的胡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05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北京的胡同
人们都知道北京有条长安街,几十里大道又宽广又气派。要是在京城住上十天半月,眼尖心细的外地旅客就会发现:密密麻麻如叶脉般分布着的大小胡同,也蛮有特色。
走在胡同里,你会看到两溜巷墙清一色砌着青灰砖。且多为四合院,院门参差错开。门脸儿不高不大,结结实实的木结构,露出内面的砖砌障壁。廊檐处瓦当古朴,砖刻苍劲,门前两侧蹲着两扇石鼓墩儿,墩上刻着风火旋轮、绽放莲花或者瑞狮仙鹤之类的图案。黑黝黝的漆髹门板上,写着充满燕赵豪气的大字:“忠厚传世久,诗书延福长”,“生逢圣朝仰恩典,国泰民安享太平”。活脱脱的明清遗韵,要多古典就有多古典。偶尔,也可瞧见一块半块门匾,写着工整的黑宋体:“向阳院”呀,“光明院”呀,叫人不禁想起逝去不久的那个年代。
胡同像一颗颗记事的珠串,从一个侧面记载着北京的历史和发展。单说那胡同的名字,起得真叫绝,正宗地道的京味儿,像“百花深处”;有的因特有的标志而得名,像西四附近的“砖塔胡同”;有的就像永久的格言,如“勤劳胡同”,“勤俭胡同”。
老舍先生的故居,位于“富强胡同”。明代名将于谦的府邸,则在“后裱褙胡同”,大概这是手工业劳动者聚居的地段吧。奇怪是,偌大的京城,一些胡同的名字,像“兵马司胡同”、“弓匠营胡同”、“细管胡同”之类,跟粤东古城潮州的“兵马司林”、“打银街”、“十八曲巷”……可谓异曲同工,北呼南应!细想无奇,文化血缘同也。
(7月6日《现代人报》陈放文汪慧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