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需求不能作分钱的标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09
第3版(经济)
专栏:

  需求不能作分钱的标准
国家税务总局税制改革与法规司副司长许善达
现在的财政预算没有全部覆盖收支的方方面面,有几十种基金未列在预算内,资金额达几百亿。可以说,预算外资金比预算内大,预算外的预算外资金数额更大。如果能对预算外资金规范化管理,每年财政收入6000亿还是能达到的,现在仅有4400多亿。如按6000亿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5%左右,不算小了。
财政的收支规模太大,是以牺牲企业发展为代价的。财政规模大,说明从企业拿钱拿得多了。应该好好研究,财政收支规模多大较合适。国外的财政收入主要靠个人所得税,而我们则主要靠企业上缴的利税,满足财政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因为财政是个无底洞。
需求不能做分钱的标准,应当确立一个科学的标准。应将国内企业税收负担与国外的企业持平,甚至略低,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日本70年代曾有争论。70年代,日本企业的税负比英美高,后调低下来,对日本实现经济倍增计划起了很大作用。税负与国际水平持平,企业才能有国际竞争力。以此确定财政收支规模、企业税收负担,才能建立起预算硬约束,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量力而行。
直到去年,国内企业税收负担水平远远重于发达国家。从投资、经营、实现利润三个环节上看,负担都较重。应当通过研究国内外企业税负的比较来确定财政收支总量。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国内许多人却把它理解为分钱制,说实行分税制就是中央拿钱口袋,地方向中央要,回到了统收统支年代,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的比例关系,从国外看,中央占60%左右。但60%是否科学呢,需要研究。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地方政府职责不一样。中国地方政府有发展经济的职能,西方国家没有。不能简单地把国外的比例当做我们改革的依据,或者当做改革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