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高奏主旋律追求多样化——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剧目漫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0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高奏主旋律追求多样化
——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剧目漫评
仲呈祥
电视剧这门新兴崛起的艺术,以其现代化传媒载体的独特优势,如今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观罢参加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的168部952集电视剧,尤其是99部388集获奖作品,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近一年度来电视剧界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成就是突出的。特别是在高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一代新人方面,电视剧艺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独有偶,本届最引人注目的长、中篇连续剧金牌,均被反映科技知识分子生活题材的佳作获得,这便是22集的《半边楼》和8集的《天梦》。
《半边楼》为高等学校的知识分子传神写貌。作为长篇室内剧,其开拓性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美学主张,从高等学校教工宿舍那狭窄“半边楼”里普通的人与事中,开掘出跳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代脉搏的宏大的社会题旨;真实、感人地塑造了以范、黄老师为代表的当今中国三代知识分子具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灵魂的艺术形象,讴歌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
《天梦》为航天战线的高科技知识分子谱写颂歌。与过去同类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相比,《天梦》的突出优势是把原本充满神秘、枯燥感和技术性的航天领域里的生活,审美表现得那么充满人情味和命运感。充溢于荧屏的,是做着“航天梦”的肖越、欧阳、古玲娣、苏晓等航天人和作家苏云湖精神世界里那股滚烫灼热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电视剧创作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活的关注和表现,是全方位的。工业、农业、商业、军营、乡镇企业、中小学乃至整个城市的改革现实,都尽收于电视艺术家们的创作视野,在荧屏上得到了相当成功的审美表现。
获中篇连续剧二等奖的《擎天柱》,满腔激情地塑造了带头改革的县委书记周天的艺术形象。导演擅长调动诸种视听手段,在荧屏上营造出极浓郁的当今时代的改革氛围。这种艺术氛围对于烘托贯穿全剧的灵魂——“擎天柱”的意象和人物无坚不摧的改革精神,起了重要作用,使得观众如身临其境,极易投入,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为剧中所揭示的改革的必然历史趋势所震撼。
另一部夺得中篇连续剧二等奖的作品是《看不懂啦,女人们》。这部作品镜头瞄准的,是处于正在进行时态的天天变革着的现实生活:工厂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优化组合,打破了原在常规下工作、生活惯了的纺织女工们的精神格局和心理平衡。编导对林莉等几名女职工在改革大潮中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嬗变等种种“看不懂”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审美观照。
获得长篇连续剧二等奖的《双桥故事》和三等奖的《古船·女人和网》,在迅疾地反映当代农村改革生活上各有千秋。前者以19集的篇幅和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在荧屏上谱写了我国苏南地区改革大潮中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部形象化历史,塑造了余兴宝、刘巧娣、阿陆等社会主义农民企业家形象。后者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之后又以14集的篇幅,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当代普通农民谱写“心史”,揭示出中国当代农民不可遏止地奔向现代文明的精神走向和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至于获得长篇连续剧二等奖的《中国商人》,则是一部描写当今国营大商场改革风云的力作。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题材选择意识上,自觉地向“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努力。荧屏上,吸引观众审美心理的,始终是活跃于商界改革举措中的田雨、罗维莉、辛萍萍等人物心灵深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情爱取向发生的深刻嬗变。人们由此领悟出商界的改革与整个社会的全面改革的密切联系。

当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电视剧创作在高奏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百花齐放。正如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的:“我们的文艺创作,总的来说是要促使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培养和陶冶人民的高尚情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当然,也要给人们在工作之余带来欢乐。”
首先,本届获奖的主旋律作品自身,在审美形式上也追求多样化。上面评析到的电视剧,在各自的风格、样式上就异彩纷呈,毫无单一、雷同之感。《回娘家》和《一村之长》都是写农村变革的,但一个真挚、朴实、深沉,流淌着一股诗的韵律,堪称一部具有浓郁的晋西北泥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的电视音乐剧;而另一个却幽默、诙谐、欢快,以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领衔主演,充溢着来自生活的喜剧氛围,填补了我国中篇电视喜剧的空白。
其次,本届获奖作品在题材、风格、样式上,更呈现出荧屏前所未有的丰姿多彩的绚丽景观。这首先要提到历史题材的宏篇巨制《唐明皇》。这部作品选择唐代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由盛及衰这段历史生活题材,调集我国文学界、历史学界、电影界和电视剧界的一批人才,历时数载,精心创作,为人民奉献出这份丰厚的精神食粮,在数亿之众中激起了一股可观的对唐代历史的群体性的学习和思考。其社会效应决非任何历史教科书所能替代。寓史识于鉴赏,《唐明皇》在普及历史知识、提高人民审美修养和精神素质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予充分肯定。
电视剧因主要供家庭欣赏,故有“家庭艺术”之称。以家庭伦理和婚姻道德为题材的作品,历来在荧屏上占有相当比例。本届获长篇二等奖的《风雨丽人》和三等奖的《苏雅的故事》,在这方面取得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创作经验。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类题材的长篇连续剧,其题旨的开掘不应仅止于对爱情忠贞与道德高尚这些人类永恒的人性的讴歌上,还应进而折射出尽可能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本届获奖作品中,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有别开生面的《哦,王稼祥》;知青题材方面,有奋斗进取的《荒路》;教育题材方面,有感人肺腑的《山梁上的太阳》;儿童题材方面,有邀请了九个国家的低幼儿童共同演出的《金色轮船》和为全国十佳少年、藏族多才多艺的小姑娘意娜写实的《康定童话》;城市题材方面,有描写都市普通人喜怒哀乐的《TAXI·518》和在“癌症俱乐部”里谱写生命乐章的《超越生命》;……真可谓千姿百态。与题材多样化相呼应的,是风格、样式的多样化。有《天梦》那样的抒情正剧,《回娘家》那样的音乐剧,《哦,王稼祥》那样的传记片,《一村之长》那样的喜剧,《风雨丽人》那样的悲喜剧,《黑槐树》那样的纪实剧,还有《小龙人》那样的童话剧,《白马》那样的诗化剧,《一碗荞麦面》那样的精巧短剧,再加上《大义夫人》、《甜妹》等题材、风格各异的戏剧电视剧,使社会主义荧屏万紫千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