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雪域的神秘探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09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雪域的神秘探寻
徐怀中
1984年初,我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看望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住他隔壁的一位青年作家,名叫秦文玉,从拉萨来的,正在为出版社修改一部长篇小说稿《女活佛》。我很高兴认识秦文玉,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又多了一位远方友人。秦文玉已有多年居住在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宫殿之一布达拉宫脚下,他每天早晨跑步环绕布达拉宫宫墙,俯视晨曦朦胧中的古城拉萨,只是这一点就足以令人神往。
《寻觅太阳城》(解放军出版社)这本集子里,收集了秦文玉近几年的五部中篇报告文学。五篇文章标题,恰好从时空上覆盖了和平解放以来处于跨越世纪界线发展的这一段历史转折时期。《火·冰山·鸽子的壮歌》以全景式图画再现了西藏和平解放始末;《风暴与宁静》通过访问前藏军司令拉鲁,几乎是逐日回顾了1959年达赖喇嘛出走的那一场席卷世界屋脊的暴风雪;《拉萨骚乱备忘录》以作者目击和现场采访,平静地描述了从1987年9月至1989年春屡次不得平静的拉萨;《星云碰撞》则是记述由北京、上海等九省市组成援藏大军,以深圳速度帮助西藏建起包括电站、学校、医院、旅馆、文化中心和最为迫切的中小型企业等43个项目。《神歌》虽是写发掘整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神奇故事,而通过说唱艺人扎巴老人坎坷不平的经历,同样记叙了西藏地区几十年来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化。这里逐一说及这本集子里的五个篇目,我的语言干干巴巴,过于简单。如果读者因此就以为这些文章可能雷同于以往那些西藏历次重大事件的大而化之的平面化报道,那就错了。作者虽长于选取那些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的重大事件,长于从时间空间上作宏观审视,但又决不以此为满足。他往往把通常的宣传报道命题留在容易看得见的地方,于我们不知不觉处进入藏民族历史、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的古朴悠远的天地,以细密的笔触勾画出各种有血有肉的人物肖像,描绘出他们浸透在特定传统文化雨露中所特有的精神世界。秦文玉恪守着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品格,却又并不妨碍他在一些篇章中点染了浓厚的奇绝神秘色彩,神话传说和现实竟没有十分清晰的界线。作品展现西藏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反差是那样强烈,却又如同饱含着水分的彩墨彼此浸润融合着,奇妙而自然,保持着生活的原有状态,却颇富于哲理意味。这样说来,秦文玉的几部中篇报告文学不只是从时空上覆盖了和平解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在开掘连接西藏历史长河与未来的通道,人们不妨借助他的导游,去探察一下从泰底斯古海隆起的这片世界第三极地。
随着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的“西藏热”,西藏文坛也越来越显示出葱茏茂盛的气象。要出好作品,出大作品,当首先寄希望于藏族作家,他们有着各方面的优越条件,不是其他人可比的。不过,人们也不会忽视和西藏作家军团并行的还有一支汉族团队。特别是如秦文玉这样70年代进藏的一批男女青年和80年代以至最近入藏的一批批更年轻的生力军。当年整装出发,除去同大家一样抱有对西藏高原的挚爱,他们还暗暗抱有对文学事业上的许多并非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文化素养较高,无形中已经完成了一些写作上的准备。加之生逢其时,受到文学观念禁锢的影响不深,迎着八面来风,不断充实和更新着自己。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移植适应过程,他们已经在高原冻土层下伸展开了根须。他们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预示着一番美好的前景。秦文玉曾经随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至6500米处,非职业运动员,登上这个高度不容易,相信他还能发挥自己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秦文玉已奉调北京,北京平原地带海拔在120米以下,从这样低海拔起步,可就吃亏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