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俄乌着手解决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0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乌着手解决难题
本报记者 丹林
本月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在克里米亚举行会谈,就解决困扰双边关系的黑海舰队、乌境内战略核武器及乌偿还俄债务问题签署了一些协议。叶利钦总统称,达成的协议是双边关系的“突破”。然而乌方后来却否认会谈达成了任何正式协议。
在舰队问题上,会谈中提出了“以舰只抵债务”的设想,即乌方将舰队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舰只出售给俄,以此偿付欠俄的债务。至于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及其设施,俄将在与当地有关部门“签订条约的基础上”付费使用。舰队价值和基地使用费将责成两国的专门委员会在本月内研究确定,届时再对舰队问题作出最终决定。
关于核武器问题,参加总统会晤的两国总理签署了3项协议,确定“战略核武器的所有弹头都将运往俄罗斯”,作为补偿,乌将得到用于核电站反应堆的核燃料或得到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低浓缩铀所得的部分收入,同时对两国境内战略核设施的使用提供保证并实行自我监督。
黑海舰队是前苏联的四大舰队之一,如何处置这份遗产成为俄乌间争执的一个主要问题。去年8月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达成了在3年过渡期间黑海舰队将成为两国联合舰队的协议,今年6月又商定按均等原则分割舰队,但这些协议均未能实行。于是,此次会谈把舰队问题和债务问题结合起来。
乌克兰在能源上依靠俄罗斯,每年需俄提供4000万吨石油、6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俄由于能源减产和改变出口方向,今年大幅度削减对乌的供应,同时要按国际价格结算,致使本已陷入困境的乌经济愈发困难。上月乌拖欠的能源款已达6000亿卢布,俄有关公司以此为由进一步削减供应。尽管8月27日乌俄总理电话商定总统会晤前不削减供应,但天然气供应量仍由每日2.3亿立方米减为0.5亿立方米。不偿债就得不到能源,舍此没有其它办法。
在核武器问题上,乌不断重申它要成为无核国家,但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又不愿轻易放弃境内的核武器。它宣布为境内核武器的“实际所有者”,既想把拥有核武器的权利转换成“安全保证”,又需要用核弹头换取核燃料。俄对此极为不满,叶利钦说:“无论俄罗斯,还是国际社会,都不能允许乌克兰成为核国家”。
此次协议虽明确了核弹头将拆除并运往俄销毁,但由于乌方坚持,没有规定时限。克拉夫丘克还表示,乌将寻求美国帮助拆除弹头。
对于会谈结果,各方反应不一。俄舆论认为,乌由于严重经济危机,不得不接受莫斯科的条件,这是“叶利钦的巨大政治胜利”。克拉夫丘克则强调,“问题只是被提出来”,“还未从日程表上抹掉”。乌持反对意见的政治家和官员则指出,协议“有损尊严”,是“卖国”行为,并据此要求克拉夫丘克辞职。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9日下令组织以杜比宁为首的国家代表团,准备与乌克兰谈判实施俄乌总统3日达成的关于黑海舰队的协议,但鉴于两位领导人各自面临的国内政治形势,以上协议能否顺利地付诸实施,还是个问号。
(本报莫斯科9月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