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日本铁路体制调整与多种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0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交通

  日本铁路体制调整与多种经营
本报记者 张国成
内容提要:日本铁路从调整体制入手,把国有铁路民营化,分成若干公司。每个公司多种经营,单独核算,单独发展。竞争机制促进了铁路不靠国家投资,用副业养主业,拥有充足资金不断扩充铁路网与更新铁路设施,从而保证了铁路运营速度快、安全、准点,省能源,少污染。
目前,日本铁路营业总长度已达2.03万公里。铁路密度为每100平方公里的面积有铁路5.4公里,居世界第7位。日本铁路综合研究所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965年以后,随着日本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的规模逐渐开始下降。这种局面以及日本铁路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使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从80年代初,日本开始着手调整铁路体制。
在铁路体制调整中,最大的举措就是国有铁路民营化。日本铁路从诞生时起,就存在着“国铁”和“私铁”这两种体制。战后,这两种体制形成了明显的分工。国铁经营日本全国的干线铁路。私铁则主要经营城市周围和近距离城市之间的铁路。这种体制对日本战后铁路的恢复与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铁的弊端日渐突出。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大。上百万人的机构,管理着日本全国铁路干线的客货运输,难免顾此失彼,运转艰难。职工也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经济效益远远落后于私铁企业。二是死。国铁除了经营铁路,再也没有来钱的路子,一切都要国家拨款。到1987年,国铁累计亏损37.1万亿日元。
1987年,日本国铁正式民营化。民营化后,政府将分期分批卖掉政府掌握的国铁公司股票,使之名副其实地民营化;在对铁路的管理上,也只是从政策、法规方面去管理,民营后的国铁在经营上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在体制上,一个庞大的国有铁路公司分成了6个客运公司和1个货运公司。每个公司单独经营,单独核算,单独发展。这样,原来无竞争的国铁中出现了小公司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像东日本铁路等公司已脱颖而出,走在了原国铁各公司经营的前列。近年来,东日本铁路公司、东海铁路公司等已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生就职的首选单位,这个事实说明这些公司的光明前程。
日本运输问题专家老川庆喜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业是投入多、收益少的事业。票价和运费不能随意上涨,但铁路公司还得求发展,于是只能大搞多种经营。日本私铁公司早在30年代就开始搞多种经营。到今天,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他们经营的项目大多是商店、旅馆、旅游、车站综合性大楼、铁路沿线的房地产开发等。像日本著名的东武、西武、东急、小田急等大百货店都是同名的铁路公司的子公司。有人说,这些商店都是建在铁路上的商店。铁路延伸到哪里,商店就建到哪里。由于这些商店大都建在铁路沿线或车站,因此效益极好。日本城市地价贵,铁路公司则开发较远地区的房地产,修建大量住宅小区,出租或销售给无房户。然后公司再在居民集中的区域修铁路、建车站。这样,公司里外都受益。据统计,私铁各公司非铁路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40%。
国铁民营化后,各公司在多种经营方面大显身手。例如,仅7家铁路公司目前开发的天然饮料水就有5种,这些都是铁路公司施工中的副产品。东海铁路公司已决定修建名古屋综合车站大厦。到目前为止,这些原国铁公司非铁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虽然还远不如私铁,但从趋势看大有后来者居上之感。
日本铁路综合研究所的人士认为,和汽车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载货多、省能源、少污染的优点。这一切决定铁路运输是有前途的。目前,日本正从提高速度、进一步普及线路、安全和使乘车环境更加舒适等方面作出努力。如日本将于本世纪末投入使用的磁悬浮列车。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体制的不断完善,日本铁路运输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报东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