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闲话“派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0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闲话“派头”
黄传文
“派头”往往跟地位、身份、威仪、价值等等搅和在一起,因而,显派头的资本,当首推权势和金钱。
目前大款摆谱是“身着意大利时装款式,腕缠‘劳力士’,腰系大哥大,乘坐奔驰公爵王,出入于高级宾馆酒楼,流连于豪华舞厅歌场,办喜事千元钞票做鞭炮,豪门宴山珍海味掷万金。”某些官员又别有一番境地,出巡前呼后拥,车成队,人成排,某公安厅一位头儿“深入”一小县,县城戒严一小时“欢迎”,真是威仪十足,就少几块“肃静”“回避”的牌子;而办起事来,哼哼哈哈,官腔官调,一人能办的事让你绕几道弯,一时能办的事拖上一年半载,你急得火烧火燎,他稳得如石如山。
凡此种种气派,虽说不“普遍”,但也非鲜见。
一位伟人曾说过:“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官职能用以显示威仪,金钱可用以显露财气,工作有成绩可以趾高气扬,资历较长会自以为是,明星出场漫天要价说是“只为不掉身价”。如此看来,任何派头都不过是炫耀自以为优越于他人的那一点“光辉”,并用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的“价值”,就如同阿Q炫耀头上的伤疤,其实并不值几文钱。
据《晋书》载,为司马氏平定蜀汉立下智算之功的卫瓘的孙子卫玠,自幼长得风神秀异,光采照人。卫玠很派头,每到一地士庶人等争相一睹其风采姿容,竟至观者如堵。由于卫玠过于炫耀自己的俊逸风度,虽出尽风头,却活活被人“看杀”,27岁便劳疾过甚而呜呼哀哉。石崇财大气粗,斗富摆阔,终至斗得一贫如洗,落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事实说明,虚妄在于浅薄,耍派头难免跌跟头。喜欢显派头的人,也许“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派头一摆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认不清自己是谁,为官者忘却人民勤务员的真实身份。想以派头树立“光辉形象”,那形象倒成地道丑态。
生活中朴实无华,事业上艰苦奋斗,两者从来是相辅相成。爱国华侨陈嘉庚一生艰苦朴素,用积攒下来的钱支援人民解放事业、兴办教育,流芳于世;周恩来总理职高权重,却平易近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人民群众的敬重爱戴。但愿喜欢派头的朋友,能把心思用在正道上,放在工作岗位上、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扎扎实实做贡献,来塑造自己的真正形象,体现人生闪光的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建瓯林业汽车保修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