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剑坛空寂寞 谁解高处寒——访江苏队女花教练任大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0
第4版(七运会专页)
专栏:

  剑坛空寂寞 谁解高处寒
——访江苏队女花教练任大新
本报记者 郑红深
年轻的江苏女子花剑队这次获得了个人第三、四名,又在前八名中占了一半,可谓人才济济,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江苏女花剑队教练任大新。
谈到培养女子花剑后备人才,任大新说,自从国内1975年恢复击剑以来,江苏队就从湖南招来了文国刚教练,带出了栾菊杰等一批优秀选手。江苏队重视队伍的衔接。过去是我们直接选原材料,近六七年来,建了六七所击剑业余训练基地和一个中心体校,层层选拔为省队输送起点较高的人才。我们是平时小选,四年一大选,这样能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形成了有好几个阵容组成的系统梯队。
但讲到全国女花剑队伍时,任大新仍不无忧虑。他说,老牌劲旅天津、北京队七运会后将青黄不接。从国家队看,因为击剑运动不普及,基础差,后备人才仍是问题,特别是缺乏可塑性强的尖子队员。
当今击剑技术发展很快,我们因为地理原因,参加大赛很少(每年1—2次),难以同欧洲高水平选手交流,而欧洲选手每年参加大赛达30多次。光在亚洲称雄,不走向世界不行。
培养一个击剑运动员要出成绩得10年左右。国外选手二十六七岁正是高峰期,28—30岁是摘金夺银的成熟期,而我们一些选手二十六七岁就要退了。花刚开就谢,又去培养新人,这很浪费。要提高水平,年轻选手上来应有一个冲击作用,不能等着老的下来才去顶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