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大漠向我述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6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大漠向我述说
马京生
在我情感的世界里,永远怀念的是那片巴丹吉林大沙漠,那个我第一次穿上军装的地方,那耸立在祖国地平线上的第一座发射架,那黄沙包围的烈士陵园。
1992年5月28日,是我记忆中永不磨灭的日子。大漠航天城的上空响起一片悲壮的哀乐声,聂荣臻元帅的骨灰就安放在茫茫戈壁深处的那座烈士陵园里。参加吊唁活动的基地广大官兵,为这位最后离去的共和国元帅肃立致敬。千钧悲痛,重重地压在人们的心头。连常年少雨的戈壁滩也竟然“噼噼啪啪”下起了大雨,泪雨交融,顺着张张悲痛的脸庞向下流淌。我站在烈士陵园前,无尽的哀思和对往事的回忆涌上心头。
70年代的第一个冬天,军列满载着我们这些还没发领章帽徽的新兵,轰轰隆隆地把我们拉进了这片神秘的大漠。在满脑袋的雄心壮志和神奇梦想中,我为满目苍凉的大漠而震惊。我旁边的小女兵搂着我的脖子哭得好伤心,泪珠打湿了我的新军装。当时我只知道课本上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多么美好,还不知道远离大都市有一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六月穿棉袄”的清冷沉寂、令人恐怖的大戈壁。我只知道新兵连长说的一句话:“你们是特种兵!”至于“特种兵”意味着什么?却无从知晓。
我们新兵连训练的地方,是瀚海大漠中的绿色孤岛,“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一眼望去,就是太阳、月亮和地平线,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条与孤独为伴与风沙为伍奉献青春的生活之路。
伙伴们互相倾述着自己的感觉,有人在悄悄打“退堂鼓”,想办法早复员;有人在不停地往家里写着信,请求“曲线调动”。而我却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在通往发射场的水泥路旁,大漠戈壁中的烈士陵园,静静地厮守着辉煌的发射架。日月流年,一枚枚火箭,一颗颗卫星升空时,永远留在大漠中的是那一座座墓碑!
连长指着那座没有遗体的空冢告诉我,那是为了纪念他的亲密战友——王来而竖起的墓碑。连长含着泪说,1965年他和王来同是发射中队的战士,10月20日,在执行任务中,特种燃料突然起火,燃烧的火箭推进剂吐着无情的火舌,向人们向设备席卷而来。王来奋不顾身同烈火搏斗,全身燃着了火。这时,他如果就地打上几个滚,身上的火就有可能熄灭。但是,为了战友的生命和试验设备的安全,他却借着漠风的推力,毅然带着满身的火向远方跑去。那团火终于在没有任何燃烧物的沙丘旁熄灭了。而留给战友们的只是一颗军帽上剩下的五角星。就这样,王来把21岁的青春永远融进了这片大漠中,永远植根于一批又一批穿上新军装走入戈壁滩的航天战士的心中。
往事如烟。20年后,我默默地在墓地中肃立着,追忆着这些虽岁月流逝,亦难以忘怀的事情。除了一行行滴不尽的热泪,又能说什么,干什么呢?
多少年来,我每次执行任务,只要踏上这片土地,我总要到烈士陵园中肃立默哀的,面对着数百座墓碑,凝视着燃烧在地平线上的太阳,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这里净化了。
而这次我回到大漠,敬爱的聂荣臻元帅的骨灰也是安放在这里,安放在我国具有象征意义的尖端科技事业奠基地之一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30年来,聂帅亲自指导千军万马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航天基地,给这片贫瘠的土地带来了科学技术和繁荣。在聂帅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起飞。今天,新中国科技事业奠基者之一的聂荣臻元帅,带着70年革命生涯的硝烟征尘,带着开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辛劳,带着对未来的无限寄托和期望,回到这里,他期待着有更多的火箭、卫星从这里升空,期待着祖国的航天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基地的老司令员李福泽告诉我:基地初创,恰逢我国面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官兵们用沙枣、甘草叶、骆驼刺掺着玉米面、青稞面制成的代食品充饥。长期营养不良,许多人得了夜盲症,身体浮肿。聂帅得知后,亲自与各大军区协商,从四面八方调拨来一批大米、面粉、黄豆和肉食。聂帅亲自特批给每个科技干部每天二两黄豆,连基地司令员、政委都没有享用过。聂帅曾多次讲过:“我自己就是一个大管理员、勤务员,我志愿为科技人员和他们的工作服务。”
聂帅尊知爱才,鼓舞了多少科技人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拚搏奉献。就在这戈壁滩上,走出了35名知识分子将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培养出栋梁之材。
现在聂帅回来了,数千人站在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题字“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的屏碑前肃立默哀,呜咽声划破寂静的长空,随着高远深沉的哀乐声在无垠的戈壁滩久久回荡。
我想:一个人逝世后,能得到这么多人敬仰和爱戴,他是幸福的,他奉献给世间的美好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随聂帅的秘书周钧伦少将在墓地中默默地走着,仔细察看每一座墓前的碑文。原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将军也长眠在这里。记得十几年前,我到山东出差时,曾和他打过乒乓球。当时他已经离休了,还不时询问着基地的情况。他逝世后,又回到大漠。他是基地的创业者,这里再多么艰苦,他也要永远和官兵们在一起。我和周秘书摘下军帽,向孙继先将军深深地三鞠躬。
肃立在大漠丰碑前,我心潮起伏,我默默地肃立,倾听着大漠的心声。我知道,如今,这座中国的第一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述说的已经不仅仅是创业的艰辛,而且还有航天事业的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