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阅读
  • 0回复

江苏“谷底”——淮阴在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04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苏“谷底”——
淮阴在崛起
本报记者 李济国 刘建林
(一)
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无论何地何时,概莫能外;可要承认自己属于发展中的一个“不平衡”地区,并不那么容易。
江苏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苏南尤其苏锡常发展之快名声在外,苏北发展滞后人所共知,但淮阴在苏北又处于最“不平衡”状态,落在全省经济的“谷底”,却被人难以正视。
深秋时节,在淮阴采访,一年前从苏南来此任市委书记的许祖元、市长赵少麟面对“不平衡”的现实,却坦诚地向记者披露了淮阴的“底数”。
江苏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去年已超千元,淮阴仅为679元,不仅大大低于苏南,而且低于全国784元的平均水平。
淮阴下辖11个县市,其中6个吃财政补贴,贫困县的比例在苏北各市也居首位。
淮阴面积两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5;人口1000余万,占全省的1/6,而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6.4%。
市委书记许祖元和市长赵少麟的头脑是清醒的:不管情愿不情愿,人们总得面对现实。只有承认现实才能改变现实。只有敢亮“底数”,心中才有“路数”,努力探索思路。找到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淮阴今后的发展就会大有希望。
(二)
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
在淮阴大地,驱车穿行于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沿岸数县,我们发现,一股宏大的开发热正在湖区滚动,千军万马改造滩涂、围网建池,发展水产养殖的场面随处可见。一些先期建成的大围栏、大网箱将昔日的荒滩、水塘变成巨大而整齐的“棋盘画格”。更令人惊喜的是,那“棋盘画格”中已是鱼壮蟹肥,溢金泛银,丰收在望。
金湖县涂沟镇今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宝应湖开发围养水面4万亩,使开发水面达到4万亩,搞网箱养鱼挂蚌以及鳖、蟹等特种养殖。据了解,在宝应湖养区,仅围栏用的6米长的毛竹即达22万根,如果连接起来,可从金湖一直排到北京。规模之大,实为罕见。
受湖区“走水路奔小康”的启迪,南部的丘陵地区提出了“走山路奔小康”的思路,在乱石岗上开山整地,连片开发,拓植果树;北部的平原地区则提出了“走旱路奔小康”的思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变单一农作为多种经营;城郊地区则“挎着菜篮奔小康”,扩建塑料大棚,掀起银色浪潮……
记者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淮阴正悄悄进行着一次经济战略大调整,它将引导淮阴农业走上高效之路、市场之路。
(三)
按照这种思路干的结果如何呢?希望在变成现实吗?
金湖县在淮阴的11个县市中,算是比较富裕的了,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951元,今年将达1510元。然而几年前这里还受着“高产穷县”的困扰: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仅180元,1983年至1990年也仅在500元左右徘徊。1990年以来,金湖县充分利用水面优势大幅度调整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全县28万农业人口,去年开发水面达12万亩,水产等多种经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为52%,今年将达61%。1992年底县农行储蓄存款突破2亿元,农民人均存款800元。涂沟镇人均收入将超过2000元,在致富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再以洪泽县万集乡为例。此乡不靠山不临湖,乡政府利用本地种桑养蚕的传统,发展蚕桑“一条龙”生产。全乡3万亩耕地中,桑园即达1万余亩,去年全乡蚕茧产量达90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70元。今年仅春蚕一季,蚕农户平均收入930元。15个乡办企业中,茧丝绸“一条龙”工业企业即有6个,形成了“栽植万亩桑,振兴一个乡,养好四期蚕,致富万集人”的区域经济特色。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奔头,投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
今天淮阴的发展,离不开淮阴引以为荣的昨天:淮阴是革命老区,是周恩来的故乡,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淮阴数十万英雄儿女走上抗敌前线,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淮阴人民艰苦奋斗,大规模治理淮河、沂河、泗河、沭河四大水系的水害,改变了解放前“洪水走廊”十年九荒的悲惨景象;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初步解决了群众的温饱,进而建成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1983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十年超过500万吨,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淮阴人深悟到,成绩、贡献,只能说明过去,它是前进的基础,致富的起点,但决不能居功自傲,停步不前。革命老区要发扬革命传统,接受挑战,奋起直追。
今天淮阴发展的思路,更离不开淮阴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它地处苏北腹地,境内平原广袤,沟河纵横,湖泊棋布,总水面达900多万亩,约占江苏省内陆总水面的1/3,有“漂在水面上的陆地”之称。淮阴人还有搞多种经营的传统,畜禽饲养、蚕桑养殖、果树栽种、捕鱼摸虾……样样驾轻就熟。
淮阴人也领悟到,资源,优势,是前进的基础,致富的起点,但得有人认识它,利用它。这个责任,首先落到了淮阴市委“一班人”的肩上。
(五)
基层的调查,赴外地取经,再学习,再比较,新的淮阴市委“一班人”认识统一了:
市委书记许祖元说:“淮阴的现实不承认不行,但发展更是硬道理。我们要真正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金,聚资金为资本,而不能守着财富受穷,枕着烧饼挨饿。”
市长赵少麟则说得更具体:要把全市逐村普遍动员起来,农业生产要按照市场的需要,往专业化、规模化上引导;品种上要往高层次发展;要搞加工业,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延伸下来就是淮阴的乡镇企业;大搞创汇农业,把农副产品的出口作为淮阴外贸出口的主战场……
思路就这样越来越明确:淮阴的优势在大农业,也只有在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上求发展,淮阴才大有希望。今年7月淮阴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在分析全市农村经济形势,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调整快开发,抓三富奔小康,把淮阴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一场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在淮阴大地蓬蓬勃勃兴起。去年全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种粳稻123万亩,扩大桑、果、菜等经济作物40万亩。在淮阴县,已出现五个万亩菜、四个万亩桑的乡镇。涟水县在废黄河沿线九个乡镇、56个村实施“百里鱼塘、百里果园、百里林带”工程。盱眙县依山傍水,实行立体开发的五大致富工程也已全面展开。这一切都令参观者刮目相看。
(六)
为加快发展步伐,吸引人才和投资,淮阴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政策。提倡南北挂钩,欢迎苏南人来淮阴投资合办高效创汇农副业生产基地,欢迎苏南人承包经营这里的企业。赵少麟市长说,我们把苏南人当外商来对待,这样搞,他赚钱,我也得利,而且可以聚点财集中精力搞些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
改革开放带来了淮阴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到10月31日,淮阴市实现了县市电话交换程控化,全市已开通国际程控电话4万门;11月23日,华能淮阴电厂一期工程两台2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华东地区的南北重要通道——新(沂)长(兴)铁路的起始段“新淮”铁路,已经铺轨40多公里;宁淮一级公路正夜以继日抓紧建设;淮阴机场也着手筹建。一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将使淮阴以崭新的姿态沟通海内外。
在离开淮阴时,我们又想起了赵少麟市长的话:“困难地区非常有希望,也非常艰难,它没有回旋余地,困难就更大一些。我们渴望给贫困地区以更多的宽松政策,渴望国家在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以更多支持……”
这是整个淮阴以至贫困地区群众的共同心声。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开放的淮阴终究会走出江苏“谷底”,其振兴、崛起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附图片)
题头照片为泗洪县临淮镇开发的滩涂养殖场。
刘金星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