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诱人的潜力——佳木斯口岸中俄边贸见闻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7
第2版(经济)
专栏:

  诱人的潜力
——佳木斯口岸中俄边贸见闻之三
班明丽 马道子
谁家更为迫切?
发展中俄边贸,谁家更为急迫?
中方人说:是俄方。在中国每天最早看见太阳升起的地方——佳木斯市抚远县,县领导告诉我们,去年2月和今年5月,这里办了两次经贸洽谈会,从与他们相距只有35公里的哈巴罗夫斯克来的客商,远远超出了他们所邀请的人数,以至县委县政府只得腾出办公室当旅馆,俄方也加班办签证。从抚远修一座浮桥过去,只有1公里的距离,俄方很快拿出图纸说:如果你们有困难,我们可以支持。
俄方对抚远口岸格外关照,因为这里是黑龙江经贸大通道的“桥头堡”,是俄方哈市走水路进入中国最便捷的口岸。俄方新闻媒介宣称这里为“60里地出国”。
其实,中方人对发展边贸的急切,一点也不亚于俄方。
在大顶子山下的乌苏里江边,饶河县领导指着几百米远的对岸说,那一排排小屋,是我们为俄方比金市修口岸码头的民工建的宿舍;旁边那间房里放的是水泥……原来,中方见俄方有困难,为了不拖延开关日期,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发展中俄边贸,不是哪一家的需要,是双方共同的要求。
特殊的优势
边贸的发展,不仅仅是彼此需要到对方去设店办厂,还需要进行互补性的开发。具体说,一是市场的互补;二是资源的互补。双方在考虑发展时,都要把对方的市场资源等优势,打入自己的帐本,加以充分利用。这就是组织劳务、技术、设备、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跨国流动组合。
中俄双方都有各自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形成了难得的互补。
饶河县对此作了考证。副县长韩建庭和王丙午说,饶河对面的俄方比金市,以至俄罗斯、独联体国家,资源不是一般的丰富,可以说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比金是俄远东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十多条铁路川流不息;煤、电、石油、木材、天然气等,数量可观诱人,而这正是中国市场翘首期盼的俏货;当饶河这个人均产粮两吨的交粮大户为粮食过剩所困扰时,仅几百米的境外却在为食品的匮乏而焦虑。这种资源的互补力之强、之方便,是其它边境地区所不可比拟的。
由于幅员辽阔及受劳动效率的制约,劳动力缺乏也是俄方的一个困难。这正是我方充足劳动力资源的用武之处。而文化技术素质较高的俄方人员,又可以到中方一显身手。这种劳动力市场的互补性,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都不容忽视。
目前,在俄方市场上,尽管不少发达国家的商品很诱人,但从价格、品种等方面的适宜性看,还是中国货吃得开。国内许多出现滞销的产品,恰恰是俄方这个大市场急切需求的。
现在,佳木斯的口岸县市都已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互补优势之所在。在中俄双方的开发部署中,把对方的资源、市场拿来为我所用,都已是心照不宣的了。比金市的电站建设,在设计时就给饶河县打入了5万千瓦的用电量。饶河县已经组建的信息中心,也正在广泛收集中俄双方都有用的各种信息,进行互通有无的服务。
在艰难中起步
经济上的互补性,就是发展边贸的巨大潜力。基于此,口岸县市都把发展边贸视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他们说,即使再艰难,也要把精力集中到这里,否则就会失去机遇。我们这些中苏边境口岸失去的机遇已经够多了。
与珍宝岛相邻的饶河县,因长期投入不足造成财政十分困难。他们说:“勒紧裤带也要早日开关!”为此,政府不买汽车,机关不装修房屋,把省里支持和自己费尽心力筹措的几百万元,全部投到为通关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虽然尚亏近一半的开发费,他们仍然信心十足,一定要把这个昔日经济的“神经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阵地”。现在,与俄方合作修建的乌苏里江吊桥,已经有了蓝图,预计明年“十一”即可通车。未来的铁路、机场等,也在筹划之中。
抚远县自去年5月被国家批准为开放口岸后,便加紧了公路、铁路和舟桥的建设。这个曾经以“鱼财政”为支撑的小县,近年因可捕之鱼越来越少,其它资源有限,也发生了财政困难。但是,他们说,不把基础设施建设搞上去,开放就没希望。
他们借钱贷款、多方寻求合作伙伴,加快了建设步伐。
说起路途的艰难,县领导说要心酸落泪。可是,说到开通口岸的前景时,他们又兴奋地说:“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一线希望在开放!”
口岸县市经济上确实很难,但对这些长期闭塞的地方来说,更为需要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开放愿望,是跟上全国开放脚步的紧迫感。这是不再丧失机遇的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