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全运会看体育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9-17
第4版(要闻)
专栏:

  从全运会看体育改革
本报记者刘小明
刚刚落幕的七运会是对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我国体育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多项世界纪录的突破,数十项亚洲纪录的改写,上百项全国新纪录的诞生,一大批新秀的涌现,所有这些无不反映着体育改革的成效。
对七运会上出现的新纪录、新情况做认真的总结分析,将会有益于深化体育改革。
记得去年下半年以来,足球改革被大张旗鼓地宣传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足球界也为此做了不少工作。现在看来,尽管有吉林足球队迅速进步带来的一股冲击波,但总的讲中国足球的面貌尚未呈现大的改观,足球改革这块硬骨头并不好啃。
而中国田径、游泳界在训练、竞赛体制方面的改革,虽然没有足球改革叫得响,却扎扎实实,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收获。
“马家军”的出现可以说是体育改革的一个突出例子,其中有不少值得人们深思之处。为什么“马家军”出现在辽宁而不是别的省?为什么出现在田径而不是其他项目?试想一下,如果辽宁省体委不敢打破论资排辈的常规,从基层把马俊仁聘为省队教练,能有“马家军”这支队伍吗?如果前两年当这个队的一些队员刚崭露头角之际,上级领导就把她们统统抽调到国家队,王军霞、曲云霞们会有今天吗?如果中国田径协会不肯为地方军多提供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马俊仁他们能很快积累起大赛经验吗?
七运会上,凡是像田径、游泳这样破纪录多、新人层出不穷的项目,都在改革方面迈出较大步伐。这几年,田径、游泳国家集训队的规模比以前小了,出成绩出尖子反而快了。这同把大部分优秀选手放在地方随教练走,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加强相互竞争,同时又注意发挥“举国体制”中联合集中的优势这种新作法有着密切关系。
与此相反的是,凡在七运会上老将“回笼”多、青黄不接的项目,大多在训练、竞赛体制上缺少改革举动,抱着旧经验、旧框框不放。即使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若不大胆实行革新,早晚要变成弱项。
当然要指出的是,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并不平衡,我们在女子项目上取得了成功,不意味着采用同样方法,花费同样气力,就能很快在足球等热门及男子项目上取得突破。但不管冷门热门还是男子女子项目,只要下决心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改革创新,一定会有收效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