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望城乡的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5-20
第2版()
专栏:

望城乡的新气象
李振波 郑屏东
在一个春耕繁忙的日子,我们访问了湖北省浠水县望城乡。望城乡的农民正紧张地送肥、犁田、种棉花;稻秧已经出水,麦穗扬着白花,油菜已将收获。眼看割麦插秧两头忙的季节就要来临了,人们都在愉快地劳动着。
我们到乡人民政府找乡长陈学明,乡政府锁着大门。又到他家里去找,也没找着。我们一路打听,在田畈里转了好几个圈子,才找到了他。他正和互助组员们一起送粪。他笑着对我们说:“同志,不是我值日,你莫想在乡政府找到我了。”他接着告诉我们:望城乡乡干部解决了“工作就耽误生产”的问题已快有一年了。他们订立了乡主要干部轮流值日的制度。过去是有事无事全乡干部集中在乡政府等候任务,现在是每天下午轮流由一个人在乡政府值日。大农忙时,隔三天才有一个人值日。从前年冬天开始,全乡干部都参加和领导了生产。去年秋收后,有九个乡干部被评成了劳动模范。会议大大减少了,群众性的集会更少了,每一个月只利用一个晚上举行“爱国日”群众性的集会。望城乡干部还普遍学会了运用互助网来分头领导全乡的生产工作。这样,一年来不知节省了干部和群众的多少宝贵的时间。
一天下午,我们又到乡政府去。那天是乡长陈学明值日,他正在帮助一个农民解决添置农具的问题。乡政府秘书蔡之江正在统计农贷情况;信用合作社的会计李有龙在旁边给他打算盘。我们问:
“今年统计表多不多?”蔡之江说:“不多啊,这三个多月只填了几张水利和农贷的表!”李有龙停下算盘对蔡之江说:“我前年当书记(即现在的秘书),一个月平均填二十八种表,连捉多少螟虫、飞蛾和捕虫的火把也要来个统计,整天填表忙不赢,不填又说不负责任。”他又转向我们说:“说老实话,那时不晓得的数目字太多了,只好一半估计、一半‘想’(捏造)。有的上午送来的表,下午就要填好,那有什么办法?”我们又问一位来乡政府办事的农民:“今年粪草办得怎么样?”他说:“不瞒同志说,每石谷田施三十五担泥粪是有的。”我们又问:“今年开会多不多?”他说:“开会?那都是重要的,像办肥料,黄泥水选种,这些新经验不开会怎么晓得?今年春节以来,只开了四、五回会。”
我们到了中共望城乡支部副书记杨长荣家里。杨长荣刚从地里种棉花回来。提起过去的情形,他笑着向他爱人裴本华说:“你再不会把我关在门外了吧?”裴本华也笑着说:“你莫光笑我,你那时分了田不好好生产,家里没吃的,群众不相信你的话,也对不起毛主席呀!”原来他们夫妻之间,有这么一段故事:一九五一年望城乡复查时,杨长荣身兼七职,在最紧张的农忙时节,杨长荣只有二十天参加生产。群众讽刺干部是“工作流氓”,每天不断地开会,家里孩子生病也顾不上管。因此,裴本华非常生气,有一天晚上她关了门,不让杨长荣回屋里睡觉。这件事,转眼已过去二年了。说到这里,裴本华从房里拿出一本账来,叫我们给算一下杨长荣今年做了多少工。这是互助组的记工账。从夏历正月十八日到三月初十日五十多天中,杨长荣在互助组中帮别人做了十六个工、在自己田上做了将近二十个工;除去今年轮流值日和春季雨天外,耽搁生产的时间就很少了。
乡长陈学明又给我们谈到过去乡里的一些情况。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和一九五二年上半年之间,望城乡社会改革结束了,乡里的中心任务已经是发展生产了,但是干部不会领导生产,还沿用着社会改革那一套办法进行工作,每天开会。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合作社来预购棉花,邮局来搞“发行竞赛”,银行来动员耕牛保险,干部差不多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挤在乡政府开会。那时,名义上说生产是中心,实际上各个部门的干部都是“中心”,谁抓得紧谁是“中心”,生产反而被挤掉了。陈学明说,他有一次布置水利工作(这是关系全乡收成的大事),还没布置完了,旁边邮局的同志拉着他说:“莫把发行忘了呀!强调一下。”结果,把发行一强调,水利就不重要了。结果,这年春天望城乡修塘工作受到了县里的通报批评。
陈学明一九五一年每个月平均只做了四天活,一九五二年二、三月顶忙的一段,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了生产。当时,干部耽误生产是很平常的事。全乡二十一个乡政委员,从去年元月到三月,每人最少有三十天没生产。乡政委员蔡德华有一次在田里犁田,乡政府通知他去开会,会开了两天,犁也在田里放了两天。别人笑他:“再隔几天,犁在田里生了根,还拿不回去呢。”干部开会的结果,耽误了自己的生产,也没法领导群众生产。第九自然村的干部(农民协会的组长)万登安有一次开会,号召群众在油菜地里追肥。农民问他:“你自己的油菜上了没?莫说别人,先把自己的生产搞好哇!”确实,万登安自己生产没搞好,田里草跟庄稼一样高。他原来领导一个互助组,组员们怕耽误生产多了出不起工,互助组散了伙。后来这些互助组员又成立了一个互助组,单单没让他参加。万登安为这事气得哭了一大场。一九五一年,所有乡政府委员
以上的干部的生产水平大都在群众一般生产水平以
下。
在一九五一年十二月间,县委发现了这个问题,
就把乡的工作任务调整了一下,把当时摆在望城乡
的冬学等“重点”都取消了(望城乡一直是县委指
导工作的重点),强调一切工作结合生产去进行,让乡干部有时间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但是,当时乡里机构仍然复杂,干部兼职仍然不少,要填的表格太多,乡干部仍然很少时间参加生产。到一九五二年五月间大农忙时,这些问题更显得突出了。县委当时进一步帮助改进了望城乡支部的领导工作,把乡里十三个机构减少到八个机构,一切工作由党支部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减去了干部的兼职,不能减去的兼职就设了副职,乡主要干部实行了轮流值日办公制度;减少了会议。同时,在县级机关内控制了表格,不使随便下乡。所有乡村干部都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参加互助,领导互助,并在全乡组织了五个互助网,交流生产经验。这样,群众不会因不必要的会议耽误生产,乡里主要干部也有充分时间参加生产了。他们参加生产的结果,不仅自己的生产搞好了,而且合乎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摸索出的实际经验教育了群众,因而解除了不会领导生产的苦闷。乡支部副书记杨长荣参加并领导的互助组是全乡生产互助的旗帜。杨长荣如今十分明确
“参加互助,领导互助”的重要,他说:“过去自己没参加互助,互助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那是瞎子算命,乱说一气。现在算是有底了。”今年春天,望城乡整顿互助组贯彻互利政策首先是从杨长荣互助组做起的;他在自己互助组做好以后,又通过互助网把全乡都带动起来。如今五个主要乡干部全是互助组长,他们都反映:只有参加互助,领导互助才有“本钱”。这样,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大大提高了。农民协会小组长万登安一九五一年生产落后,生活困难,说话群众不信,一九五二年秋后多增产粮食十多石,开个会还谈得出一套经验来,群众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转而积极拥护他,他当选了丰产模范,得到了丰产优胜红旗,在乡人民代表大会上,还被选为乡政委员会的委员。
自从县委帮助望城乡改进领导工作以后,望城乡也并没有“排斥”生产以外的工作。民校、剧团等工作照样在乡里进行;但是,却没有影响生产。原因就是做到了由支部统一领导、统一安排。杨长荣感到这一点是望城乡一直以生产为中心工作,能纠正“五多”现象的重要保证。
望城乡做到了纠正“五多”现象,扫除了生产中的障碍,每个角落都充满着积极生产的气氛,去年获得了丰收,被评为全县的红旗丰产乡。现在,望城乡党支部正热烈地讨论党中央“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进一步检查和改进领导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