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李福乾的三步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4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李福乾的三步棋
本报记者李杰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商城郑州成为商界激烈竞争的战场。商战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商业企业家。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乾,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0年,李福乾被派往公司属下的一个家电维修部当主任。李福乾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要以此为契机闯荡世界。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李福乾决定放开手脚,既搞维修服务,又搞经营,干出一番事业来。
但是,一个小小的家电维修服务部搞经营谈何容易!当时,他面对的是行业禁锢、地区封锁。到一级站进货,不接待;到当地二级站批发,回答是:没计划。
“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这是李福乾的一句口头禅。
那时,家电市场几乎被进口货占领。国产家电摆不上橱窗,即使摆出来,也很少有人问津。
一天,天津电视机厂的推销员背着“北京”牌彩电,找上门来请求帮助推销。感觉告诉李福乾:打开进货渠道的机会来了。等则死,闯则活,如果成功,可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
留下样机后,李福乾经反复对比试验,结论是:国产彩电的效果性能与进口原装机不相上下。眼下所以没有销路,关键是群众不认识,市场没打开。
 李福乾当即拍板:干!随即与生产厂家签订了为期6年的供货合同。这在当时,实为一个冒险的决策。
开始时销售情况并不妙。李福乾想了个新招:凡有单位介绍信和本人工作证的,可先将彩电抱回去看3天,满意后再付款,如不中意退货。
这一招果然很灵。产品质量加上灵活的销售策略,“北京”牌彩电很快走俏。短短3年,小小家电维修部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的家电商场。
1985年底,李福乾被任命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经理。可不久,公司原属的一批骨干企业相继独立,留下的门店,不是地处偏僻,就是设施简陋。最大的花园路百货店地理条件虽好一点,却背着108万元积压商品的沉重包袱。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李福乾走了三步棋:其一,削价处理积压商品,甩掉包袱,先运转起来。这样虽然赔了50多万元,但资金周转加快了,商店活起来了。年底,除补了窟窿,又赚回了20多万元。
其二,公司转轨变型,改为“一级法人、两级核算、三级管理”的经济实体,理顺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鼓励所属门店放开经营,并不再给公司“进贡”,割断原行政性公司赖以生存的经济联系;取消公司内部的行政级别,把17个科室精简为9个,190多名科室人员精简到58人。与此同时,在公司内部和所属门店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其三,冲破封闭式的流通旧体制的束缚,主动出击。他们派出采购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直接和名优产品生产厂家攀亲结缘。他们同广东中山洗衣机厂合作,建立了“威力”牌洗衣机河南总经销部,一年销售3万台,增加销售额1000多万元。经过两年努力,他们与全国605个厂家签订了供货协议,名优产品增加了300多种。
面对公司的大发展,李福乾并不满足。他认为,公司实现转轨变型,只是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变革,并没有使企业的经营机制“脱胎换骨”。要走向市场,单一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结构必须改革。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1989年,李福乾又率先在郑州商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试验。经批准,把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改造为股份制企业。
当人们在踊跃购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时,李福乾在商界的同行们再次感叹:“李福乾就是敢干!”而他领导的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年多的运行和实践,企业总资产由1989年的7000多万元猛升到2.33亿元,去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并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商业战线上的税利大户,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五位。(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