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拳拳爱心 造福苍生——李嘉诚捐款一亿港元助残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拳拳爱心 造福苍生
  ——李嘉诚捐款一亿港元助残纪实
新华社记者 卢琰源 中国残疾人杂志记者 陈新民 本报记者罗盘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布: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及属下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港币一亿元。这是一条——
迟发了两年的“新闻”
1991年8月。香港。
邓朴方率残疾人展能团和艺术团前来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并答谢基金会成立以来港澳同胞对内地残疾人事业的支持。
邓朴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1983—1990年港澳地区捐赠者名单、捐款数额、使用去向和效果;同时申明,此次赴港不进行募捐筹款。
在被鸣谢的众多捐赠者中,李嘉诚先生是贡献颇丰的一位。
早在1984年,基金会成立不久,李嘉诚先生就捐赠100万元港币。此次抵港,邓朴方准备登门感谢,李先生执意前往看望。
8月9日两人见面。邓朴方送上《香港、澳门捐款收支情况》、《中国残疾人事业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介》。李嘉诚先生递上一张给基金会的500万元港币的支票。
邓朴方问:您有没有兴趣听听我们是怎样使用捐款的?
李嘉诚点头答道:我有兴趣。
邓朴方介绍说,我们把捐款作为“种子钱”,每拿出1元钱,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配套资金,一并投入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三年使43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也是这样做的……
李先生是个讲求效益的人。邓朴方的一席话,恰与他的办事原则不谋而合。他连声称好:你们使用资金的效益这么高,受益面那么广,令人钦佩!你们所做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
是夜,李嘉诚先生与两个儿子长谈。内地残疾人的困难令他动情,基金会使用捐款的效益令他动心……
次日,上班从不喝酒的李嘉诚,破例在办公室喝了一杯酒,让人转达,希望看一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并能同邓朴方再次晤谈。他想表达一个心愿——
捐一亿港元,作一颗种子
8月16日,两人再次相见。李嘉诚深情地对邓朴方说:你那天谈的情况,很令人振奋!我和两个儿子经过考虑,再捐1亿港币,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5年内把内地490多万白内障患者全部治好。我捐钱,你为残疾人办事。
邓朴方听了之后,既高兴,又感到有些为难。他说:非常感谢你的好意,待我们回到北京后,研究、计划一下,再向你报告。
9月的金秋。北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小院里,邓朴方和他的同事们认真研究、论证。论证会激烈地进行;调研组深入山乡;测算报告一份一份拿了出来;与有关方面反复交换意见……
经过3个月紧张工作,结果表明:受组织工作能力和医务力量的限制,5年内难以治愈400多万白内障患者;白内障失明者只是5000多万残疾人中的一部分,其它各类残疾人也急需康复医疗;而且,残疾人事业领域广阔,各项业务也要注意均衡发展。
11月底,邓朴方致函李嘉诚先生,希望与他的代表磋商。
12月初,李先生派次子李泽楷等人专程来京,整整听了两天介绍:
发达国家是“十聋九不哑”,而内地171万聋儿“十聋九哑”。如果不及时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他们将终生处于“无声世界”……
上百万低视力残疾者,长期似同盲人,失去了正常交往的能力。如果为他们配用助视器,就可以像明眼人一样使用汉字,摆脱盲人的生活状态……
上千万智力残疾者致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碘。全国29个省区的1700多个县是缺碘地区。如果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补用碘油制品,不但可预防残疾、消除碘缺乏病,还可普遍提高儿童智能约15个百分点……
…………
他们凝神静听,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内地残疾人的状况,频频点头。
几天后,李嘉诚先生致函邓朴方:“贵会最能深切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作之决策亦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在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配合……”,同意将1亿港币捐款扩展使用范围。中国残联结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陆续编制了《李嘉诚先生专项捐款管理办法》和白内障复明手术、低视力残疾者配用助视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兴建30所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等8个《项目任务书》,逐一得到李嘉诚先生的确认。
至此,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了肥沃的土壤。李嘉诚先生极有信心地预见——
发一分热,倍见其光
两年后的今天,超额完成了预定的阶段性任务:47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19万儿麻后遗症患者得到矫治;3万多聋儿开口说话;建立了98个低视力康复点,使一批低视力儿童配用助视器,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已大规模展开;8个省和两个市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兴建……
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感人的故事!
湖南农民钟四满,一家3代9口,8人因白内障失明。适合手术的6个人做了手术,重见光明之后,办起小商店,操起修鞋机,干起了农活,小孙子也进了学校……全家告别了年年靠救济、代代是文盲的历史。
四川乐山农民宋成刚,因小儿麻痹后遗症,20多年来只能扶脚慢慢挪行,精神痛苦,羞于见人,异常贫困。儿麻矫治手术使他站了起来,挑水、种田样样能干,成了种植能手,年收入8000多元,盖起了一栋两层新房。
聋童郭佳,经过听力语言训练,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时,父母热泪盈眶。现在她已进入普通小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
据对云南省弥勒县调查:37名白内障患者,年年靠救济。国家、社会和家庭共投入9374元(人均253元),为他们做了手术。复明后,他们靠自己的劳动,当年创收30500元(人均824元)。投入不大,产出可观。
在这重塑生命的伟大业绩中,饱含着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也有李嘉诚先生的一片爱心。
李嘉诚先生少年时,因缺少医疗条件父亲早逝,所以热心赞助医疗事业;又经历了被迫失学的痛苦,所以出巨资兴办教育;还饱尝过困苦的磨难,所以倍加关心帮助社会中困难的人们。他先后兴办汕头大学,修建韩江大桥,盖民居,办医院……却一直不希望宣传。他说:“支持国家建设,报效桑梓,这是我作为一个国民应尽之天职。”
1992年,残疾人基金会准备举行捐款仪式,李先生不同意。但是,按照残疾人基金会接受捐赠和基金管理的规定,必须向社会公布收支情况和使用去向,他才同意在取得一定成效后的今天,举行仪式。
李嘉诚先生默默地发出自己的一分热,期待着普照苍生的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