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马鞍山钢铁公司经过一年的筹备,终于跨入了股份制企业的行列。对此,占职工总数60%的青年职工显得尤其兴奋。请看——雨山湖畔话机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5
第10版(当代青年)
专栏:

  马鞍山钢铁公司经过一年的筹备,终于跨入了股份制企业的行列。对此,占职工总数60%的青年职工显得尤其兴奋。请看——
 雨山湖畔话机遇
  新华社记者 胡晓梦
  9月20日,这个日子对马钢人来说意义深重。
35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视察当时初具规模的马鞍山钢铁厂,他指出:“马鞍山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35年后的这一天,已经发展成特大型钢铁企业的马钢作为全国首批9家股份制规范化试点企业之一,庄严向世人宣告: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正是在这一天,我们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雨山湖畔。刚刚开完新闻发布会的马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杭永益激情满怀:“股份制改制是马钢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昭示着马钢又一个大飞跃时期的到来。”
  马钢的年轻人和他们的董事长一样,心情难以平静。
杨俊国,一个冶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这样表述他的心情:“改制后必将打破从前的一些使用人才的老模式,为青年提供更多的机遇,我们会更自觉地参与竞争;但同时,我也感到一种压力,如果不做好本职工作,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但并非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危机感,也许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企业改成了股份制,我能得到点什么?“然而他们在想到得到的同时是否想过了付出?”马钢第二炼铁厂团委副书记费建国思考得颇深:“计划经济曾限制了马钢的进一步发展;现在机遇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作为年轻人,想得更多的应该是能为企业做点什么。”   
显然,股份制把职工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了。在马钢第一轧钢厂管原料的吴邦来说:“过去盘查,少一两样东西没人会深究你。现在不一样了,职工都入了股,企业的好坏与自身关系太大了,逼得大家要好好干。”
值得欣喜的是,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比他们的父辈更为成熟。他们已经认识到,转换机制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新路的过程,股份制并不能包医百病,而企业在改制后,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正因此,占马钢职工一半以上的青年深感任重道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