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谈谈水怎样流向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6
第2版(经济)
专栏:流向市场的水

  谈谈水怎样流向市场
水利部部长钮茂生
编者按:《流向市场的水》这个专栏今天结束。我们请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同志写了这篇文章。他就水利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的问题,谈了一些带全局性的意见,权作这个专栏的小结。
应当感谢读者的支持。两个月来,我们接到了不少来信和来稿。它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城市乡村,干部群众,中央有关部门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在如此多的地方,有如此多的人关心这个栏目,说明“水利走向市场”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广泛注意。可惜,由于报纸版面的限制,我们只能发表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在结束这个专栏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我国水利事业,使水利得到更快的发展。
与水打交道,在一些国家叫“水务”。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首次使用了“水利”一词。他说:“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
照我看,水利这个名称起得好。它用两分法告诉人们,水利,在为社会尽其利的同时,自身也要得其利,没有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利不可能有长久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国以来,水利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水土保持、航运、水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但是,水利在造福社会的同时,在相当程度上却忽略了自身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国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标准偏低,已建成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8万多座水库十损其四。水利全行业的亏损和效益衰减状况,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们分析,水利行业内部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不同性质的产业:第一类如防洪、水土保持等,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主要应靠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第二类如灌溉、排水等,可按保本微利的原则,实行有偿服务,逐步走向自我维持,良性循环。第三类如城镇供水、水力发电、水利综合经营等,属于生产经营型,应在经营中达到自我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改革、制订、完善三类产业不同的产业政策和经营管理措施,使整个水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水利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把国有水利固定资产纳入国家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行清产核资,重估资产,界定产权,明确归属,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保障水利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行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建立“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
三、建立完整的、合理的水利、水电价格体系。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把工程供水、供电作为商品来定价,收费仅为成本的一半。由于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水利工程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整个行业陷入贫困。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水费、电费改革,逐步理顺和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这是当前水利改革的重点,也是水利走上市场的突破口。此外,我们还要按照国家规定,征收好水资源费等,严格实施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四、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水利产业结构,转换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服务范围要扩大,服务内容要深化,服务手段要多样化。从大水利的角度出发,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积极主动地为城市、工矿企业和乡镇供水。大力发展水电和水利综合经营,增强水利经济实力。转换经营机制,使水利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