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为了班禅大师的嘱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8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为了班禅大师的嘱托
本报记者刘伟新华社记者李志勇
8月,藏北草原进入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丰腴的牧草绿色转深,浑圆的山头铺上一层茸茸的绿毯。我们来到海拔4300米以上的当雄,中国首座现代化牦牛冻精站在这里破土动工兴建。
57岁的藏族高级畜牧师张云对此感到欣慰,因为自己的一项科研成果即将开花结实,而且,十世班禅大师当年许下的心愿也终于可以了却。
不可想象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怎能缺少“高原之宝”——牦牛。从古至今,牦牛几乎是藏族人民的生存之本,衣食住行须臾离不开,全世界1400万头牦牛,90%在青藏高原,它们与藏族人民相依为伴,坚忍不拔地在“世界屋脊”上创造生命的奇迹。
然而,由于长期近亲繁殖的原因,牦牛的品种却在退化,变小、变弱。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生前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他倡导“利用西藏野生动物资源(野牦牛等)丰富的优势进行杂交,获得生长发育快、个体大、生产性能高的家畜,推动牧业生产和科研的发展”。
早在1984年,张云作为西藏第一个科技承包者承包当雄县种畜场,就把精力集中到研究选育优良牦牛品种课题。以一台旧显微镜、几支试管起家,在破旧的羊配种室改装成的实验室里反复探索,终于运用现代冻精输配技术,利用野牦牛强壮的基因,优选出半野血的种公牛,可一年四季采集、制作高质量的牦牛冻精,连带形成一整套驯化、调教种牦牛的方法。1987年,这项成果得到西藏自治区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
即使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当雄牦牛冻精站的条件也是相当简陋的,几排平房,内部几乎没有装修。技术人员从液氮罐里取出当年和隔年的牦牛冻精粒,在恒温水浴锅中解冻,置于300倍的显微镜下。
多年的试验表明,牦牛冻精输配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比自然交配提高30%左右。1990年首次向周围牧民群众示范推广此项技术,不仅打破了历史上自然配种状况,而且产犊多、品质优、体格壮、患病少、生长快,更让牧民们惊喜的是,冻精输配生下长相一模一样的牛犊,非常可爱。近几年,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区都开始小范围推广,牦牛冻精粒供不应求。
班禅大师生前获悉张云的成功大为高兴,数次专门邀见他,称他的试验是“一项新的创造性工作”。言谈中,大师流露出能建起一座现代化冻精站的愿望。
“如今可以告慰班禅大师在天之灵了。”张云黑红的脸膛泛出宽慰的笑容。国家科委、农业部、西藏自治区政府、援藏基金会都给以大力支持,列入了“星火计划”,一座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年产6—7万粒的牦牛冻精站不久将像一颗明珠闪耀在当雄草原。“正如大师所说,这是造福藏民族的事业!”
墙外广阔肥美的草原上,获得野牦牛遗传的一群慓悍种牦牛奋蹄撒欢,抵触腾踏,与蓝天碧野一起构成了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图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