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赌博——大瘟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9
第8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赌博——大瘟疫
余胜海 刘剑平
赌博,这个社会痼疾,解放以后,曾与嫖娼卖淫一样,在新中国土地上几乎绝迹了,曾几何时,竟然又悄悄地死灰复燃,并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赌风之猛烈,赌况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赌博,法理上的解释是:以金钱或有价值的物品作台面上的抵押,通过各种形式的输赢较量后,使这些抵押品在投注人之间更易或转移的一种行为。赌场上的有价物与金钱,是赌徒们拚死争夺的猎物。
强烈的金钱欲望,使赌徒们产生了对货币拜物教的狂热信仰,而由此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心理,像瘟疫一样侵吞着我们社会的肌体。
人们常说,赌博是赌徒们自取灭亡的催化剂,是产生其它犯罪的引爆器,是家庭大裂变的中子源,不仅毒化环境,也毒化人们的心灵,泯灭良知,泯灭人性。
纵观当今赌博活动,花样翻新,远非昔日可比。形式上和方法上的许多新特点,使得这头恶魔一现身就来势凶猛。
首先是赌博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花样越来越多。对于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猜宝盒、斗蟋蟀这些传统“国粹”,赌徒们自然是不会舍而弃之的。但打康乐球、摸彩票、下象棋残局、玩扑克、打电子游戏等新花招,时下也十分风靡。不过,当今中国最盛行最普及的赌博方式就是搓麻将。
人一旦有了钱,宣泄欲望的办法之一就是赌。赌博如同抽鸦片,无论你是高级干部还是平民百姓,也无论名家学者亦或芸芸众生,一旦上瘾,极难戒掉。
赌场犹如一个无所不包的万花筒,在历史的轨道上滚动。在这万花筒中的形形色色的赌徒们,只有一个念头:赢钱。输了的,千方百计想翻本;赢了的,欲壑难填还想赢。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男女,在赌场上展开“金钱大拚杀”,于是,便演出了一幕幕千奇百怪的人间悲剧。
女青年小B,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随州市某厂搞设计。近年来,她看到人家挣钱发财很是眼红。后来,她也找到了一条财路,便停薪留职,把人生的坐标“钉”在牌桌上。起初,那些身高马大的男赌徒并没有把这个纤弱的女子放在眼里,但几圈下来,才知道遇上了劲敌,尽管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还是在这位弱女子的“碰”、“吃”、“和”等诸般“武艺”面前,败下阵来。如此这般,在她用停薪留职的代价,换取了一顶“牌桌女王”的“头衔”的同时,也换来了一副冰凉的手铐。铁窗下,她才醒悟到:自己愚蠢的选择,带来了终身的遗憾和痛苦。
P是一个很壮实的中年汉子,还没有走下牌桌,便被一个年仅18岁的瘦小枯干的年轻人杀死了。那天,P被几个小哥们约来玩麻将。他这个麻将高手,两个小时下来,就将另外3个小青年的钱,悉数赢去(共计5200元)。那个输了近3000元的小青年此时傻了,两眼充满了杀机,趁P不备,从身上抽出匕首就朝他的胸膛刺去,P当场毙命。
笔者曾听说一姓张的老者摸到一副好牌,心里激动,心脏病突发,当场殒于牌桌下,真是乐极生悲!
某村信用社会计的Z,由扑克赌至麻将,一日不赌就闲得慌。入不敷出,便利用工作之便,挪用储户存款数万元,终至锒铛入狱。
1993年7月的一天,武汉市江汉区公安分局一举捣毁了一家俱乐部的地下赌场,当场收缴赌资28.8万多元,拘捕拘留参赌人员百余人。这是目前武汉市已侦破的特大聚众赌博案,其场面之大,赌资之多,令人震惊,三镇舆论一时为之哗然。
赌博,自古即为正人君子所恶,视为“下流”行径。古人曾把赌列为“十恶”之一。赌徒,也历来被安分守己的人们所唾弃,“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这句话,常被人们用来唾骂那些奸邪无赖之辈。从中亦可见赌之名声的恶劣。
社会上除了从道德上谴责赌博外,也从法律上明文禁止赌博。换句话说:赌博犯法。尽管如此,人们仍然热衷于麻将桌,恋恋不舍,因赌博而引起的各种悲剧屡见不鲜,无计其数。麻将声声于耳有增无减!
终于,有人因此走上了犯罪道路,也终于因此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有的甚至玩掉了性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