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中专热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09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征文

  中专热透视
近年来,报考中等专业学校热在我国一些地区持续升温。以我县为例,近5年中9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志愿读中专,而不愿上高中、考大学。
中等专业学校“吃香”。然而粥少僧多,榜上题名者只占全部考生的5%,而这5%的幸运儿中读4年以上初中的占85%以上,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何以会出现报考中专热呢?据我们调查了解,这是因为在考生和家长眼中,考取中专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去年,农民许老汉的大儿子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返乡任教;小儿子从县高级中学毕业跨进了重点大学的门槛。全家喜气洋洋。然而,许老汉算了3笔帐,对小儿子上大学感到很不是滋味:
经济负担帐。小儿子读3年高中,家里负担1500多元,上大学4年至少还要出资4000元;而大儿子在中等专业师范学校读书,吃喝花销大都由国家包了,家里仅补贴500余元,未来4年,大儿子收入至少1万元。这样小儿子读大学比读中专多花1.5万元左右,而大学毕业后就业比大儿子工龄少了4年,工资仅高一级。
精神负担帐。大儿子进了中师就等于捧上了“铁饭碗”,基本不用家庭操心,返乡对家庭贡献也大。而小儿子就不同了,考不上大学难办,考上了牵挂4年不说,毕业后不知分配在何处,家里有操不尽的心。
学历帐。现在,成人教育发达,文凭好拿。大儿子分配工作后,可在职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可望4年内与弟弟并驾齐驱,取得成人教育本科文凭。难怪一些人说:“读大学实在划不来!”这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利益导向的偏差和知识价值的扭曲,也是社会分配不公的一种表现。
考生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本无可厚非。但是,人人趋向上中专,社会需要的其它层次人才,尤其是高、中级人才从哪里来?中专热的负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焦虑。一些人提出,应改革招生制度,促进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给予重点中学招生的优先权;鼓励优秀学生报考重点高中。像对待中专在校生那样,切实解决重点高中学生学习生活困难;妥善安置重点中学的高考落榜生,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劳动工资制度。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拉开中、高级知识分子和一般职工的工资档次。按劳动价值核定工资报酬,公平竞争,真正解决“体脑倒挂”问题。
江苏响水县人民政府 刘建民 潘玉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