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走出沙海是绿洲——乌海市改革试验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04
第4版(要闻)
专栏:改革开放换新颜

  走出沙海是绿洲
——乌海市改革试验纪实
本报记者刘工践岳富荣
50年代包兰铁路开通后,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在浩瀚沙漠包围之中的荒芜的戈壁。30多年过去了,这里已是高楼林立,绿树成林,有着3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的改革开放,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满目生机。
这就是今日的乌海市。
“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像这四周的沙海,使乌海的经济裹足不前,包袱越来越重。”市委书记夏日对记者说。多年来,乌海市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和农业比重过小,投入多,产出少,效益差;运输能力不足,生产能力闲置;初级产品量大,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
如何使乌海经济摆脱“沙海”,走向“绿洲”,实现腾飞,市委市政府在1988年初乌海被批准为改革试验区时,组织全市干部职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致认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改革试验区的特殊政策,大胆改革,大胆试验,是振兴乌海经济的出路所在。
为了理顺经济关系,面向市场,提高生产率,乌海市抓住开发、转化两个环节,确立了“以煤、电、化工、建材、冶金为主体,以轻工业和种养业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优化主体,强化两翼,综合开发,加工增值,减重节运”上做文章。从运煤变为输电,依托丰富的电力对其他原料进行深加工。目前,乌海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电—化工、煤—电—高耗能工业综合发展的框架,既节省了运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年来,乌海市先后完成了乌达电厂、海勃湾玻璃厂、千钢水泥分厂扩建,乌达区硫脲、双氢胺厂新建等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全市煤炭、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经济效益每年递增30%。轻工业、第三产业和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长。
过去晚上七八点钟,乌海市的商店、餐馆全部关门,街市冷冷清清。现在红火得很。直到深夜,商业及饮食服务行业的店堂内仍然灯火辉煌,大街上人来人往,“摊主”们的叫卖声时有所闻。为了搞活流通,这几年,乌海市还投资3000万元建了三个大型集贸市场……
振兴经济,关键是振兴企业。几年来,乌海市紧紧抓住企业内部改革这一主要环节,对中小型国有工矿亏损企业,引入乡镇企业管理机制;对中小型国有商业亏损企业,实行租赁、拍卖;对未能按期扭亏的企业,厂长(经理)就地免职,重新向社会公开招聘;对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基本上形成了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机制。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乌海市市长冯士亮向记者介绍了该市在短时间内实现“一步到位”的四项改革:全市国营企业全部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一步到位;以售房为主的住房改革全面推开,一步到位;实行市区两级分税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一步到位;取消粮价倒挂,粮食购销全部放开,一步到位。
记者走访了市粮食局。局长吕德华说:“我们吃了30多年的政策饭,这下把粮食系统推向市场,主动找饭吃,但我们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却比原来高了。”他们在多种经营和粮食精细加工上做文章,上品种、上质量、上档次,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为了适应改革试验区扩大开放的需要,使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乌海市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他们除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惠政策外,还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仅1991年以来开工的城建项目,总投资即达1.9亿元。同时,还开发了桌子山古文化景区、黄河一日游等旅游项目;开通了总装机容量为1.2万门的全国自动直拨电话网。
乌海市扩大对外开放不靠“等米下锅”,而是主动走出去寻求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开展内引外联。近四年来累计引进资金1.05亿元,引进技术165项,与外地交易各类物资总额达2.19亿元。1991年以来,他们先后在北京、海口、珠海、呼和浩特、深圳、满洲里、二连浩特、新疆等地设立办事处或对外窗口;与许多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国内9省市区签订各类经贸、技术协作协议167项;与法国、美国、香港、澳门、独联体、蒙古客商签订合资、合作和经济贸易、技术交流合同、协议88项。
乌海,这个从昔日不毛之地上突起的绿洲,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变得绿意更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