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大门敞开之后——黑河、绥芬河开放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0
第4版(要闻)
专栏:黑龙江沿边纪行

  大门敞开之后
——黑河、绥芬河开放纪事
本报记者田晓明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黑河、绥芬河为沿边首批开放城市,再次把海内外的目光引向这两座北疆口岸城。早在1988年5月,当国务院批准恢复对俄罗斯通商贸易时,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就确定两市为“通贸兴边实验区”。
通贸先通路
门开引来四方客,百业待兴何为先?
“通贸先通路。”黑河市明确提出,缓解交通“瓶颈”,抓住发展契机。短短几年里,全区159条公路进行了整修;黑河至哈尔滨航线复航;新建的398公里地方铁路,把黑河同内地铁路网联在一起;港口货运能力成倍增加。1986年以来,黑河市投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资金逾20亿元。如今的黑河,可以说无“路”不通。1989年7月,黑河在全国边境城镇中第一个开通中苏间微波无线电通讯,紧接着就是搞长途微波通讯工程和引进万门程控电话工程。
路通百业兴。开的口子越大,越便利,来的人越多,开发的速度越快。黑河市开发区的蓝图定了几次也没定下来,计划总赶不上发展变化;绥芬河原计划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开发完成的33平方公里的新区,现在看来只要三四年。
大进大出大联大开
黑河市只有十多万人口,流动人口却有6万多;绥芬河原来是个2万多人的小镇,一下子就进来了200多家公司、办事处。“我们不搞地方保护主义。”黑河市委书记曹震说。黑河开放后,从上到下反反复复强调一点,就是创造好的条件,为投资、经商者服务,共同把黑河建成国际性的大通道。
千家投资,万户经商。黑河、绥芬河优惠的政策和优越的市场条件,吸引了全国所有的省市。仅在黑河市,各地设立的办事处、经济贸易合作部就有1100多家。据统计,黑绥两市的易货贸易,80%以上的货,来自省外。
大联促大开。哈尔滨对外贸易公司绥芬河办事处,1988年成立时仅6个人,其中3个还是临时的。如今这个公司人均效益已连年居绥市第一。他们与俄罗斯合资经营的服装公司,生产的绣花睡衣,畅销俄罗斯市场,半年多就盈利100万元。黑河啤酒厂与北京、俄罗斯联合组建了黑河金环啤酒公司,产品在俄方供不应求,合作前年利税仅60万元,合作后达1000万元。
大服务高效率
南有深圳,北有黑河。黑河的办事效率也是“深圳式”的。修一条路,把报告递上去两个小时就定了,当天动工;大庆申请建8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当天批准。
高效率来源于政府体制的改革。1992年4月,绥芬河市出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机构——边境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将原来客商需逐个跑的21个部门全部集中在一起,投资者提交的请示和审批报告,一般一周内可得到答复,复杂的最长不超过15天,逾期不答,视为同意并追究经办人的责任。香港华特佳公司创办一家企业,全部手续3天办完。港商拿到批件还不相信:“这个地方还有这么高的效率?”
新成立的黑河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也是如此,以前申办企业要24个章,现在管委会仅一个章,再到工商局盖上一个章,就可以领照开业了。
跨世纪工程
“我们就是依靠人才发展起来的。”全国大型外贸企业榜上有名的绥芬河边贸公司负责人这样说。近年来,这个公司先后引进化工、建筑、机械、财会等方面的专家20多人,同时还聘请各类业务人才100多人。4年时间,公司已创利税7877万元。
黑河、绥芬河求贤若渴。1992年12月,黑河市市长赵培星专程到中央电视台作了一分半钟的演讲,主题就是黑河渴求人才!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职工大学教师冯博,看电视后今年2月到了黑河,在与俄方一公司合资的谈判中大显身手。今年6月,冯博已被任命为黑河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
黑河开放前,人才也一度“雁南飞”,专业人员进出比例是4比1,来1个走4个,如今已有100多名专业干部从秦皇岛、大庆、上海等地调回黑河。
在引进的同时,黑河、绥芬河注意培养现有人才。今年5月,黑河市选送35名青年干部到北京大学深造,绥芬河与北京经贸大学联合办学,培训各种经贸人才。大力培育人才队伍,这项工程被他们称之为“跨世纪的工程”,在这里正呈如火如荼之势。
黑河,绥芬河,正以更加开放的形象巍然矗立在北疆大地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