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纪念刘志丹同志九十周年诞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0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纪念刘志丹同志九十周年诞辰
马文瑞
1929年,在米脂举行陕北共青团代表会议时,我初次见到了刘志丹同志,他当时是作为党特委的代表参加指导这次会议的。我当时任绥德团县委书记,曾同他面谈灾荒和农民的苦难情况,并说到准备组织灾民斗争,他指出:你们应该坚决领导灾民要食粮、要救济的斗争。1934年秋天,我外出作兵运工作回到陕甘边根据地时又见到志丹同志,当时这里办起一所陕甘边根据地军政干校,无人教政治课。志丹兼任校长,他要我暂去该校担当此职,于是我到该校工作三个多月,和他有了较多的接触。1935年,我担任陕甘边东地区革命委员会主席时,志丹指挥红军部队攻克延长县城后率部来到临镇镇休整,我同他再次会见了,相互高兴地交谈了开辟扩大根据地问题。那时同志们说:“志丹是平民政治家,精明的军事家。”这也是我的看法。志丹牺牲后,毛泽东同志题词称赞他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更是确当。今年10月4日是志丹90周年诞辰,我写这篇回忆文章,以资纪念。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1928年志丹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省委又任命他为陕北特委军委书记,派他回陕北工作。他回来后认真总结了参加北伐以及在旧军队和关中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特别是起义失败的教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1929年秋他曾代理特委书记,在榆林开会时,他多次强调说:“枪杆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成的办法,是把各种民间的武装和敌人的武装变成革命的武装。这就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办法,关键是团结民众,再就是团结各界人士,包括国民党军政官员、绅士、老先生,能团结的就要主动去做工作,争取他们,团结他们。这样我们才能有基础,站住脚。”
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保安县(今志丹县)后,利用合法手段使曹力如、王子宜等同志先后打入国民党县政府民政科、教育科任科长。他又逐个向教育界名人、开明绅士等做工作,利用改选民团团总之机,选志丹为团总,曹力如为副团总,未发一弹把保安县民团变成了外白内红的革命武装。他又向相连的甘肃合水县太白镇的各界人士做工作,里应外合收了这个镇民团的枪支,壮大了保安民团。
谢子长同志来到保安,讲了宜川后九天山寨和黄龙山的情况。后九天山寨以杨庚武为首搞土匪武装,有1000多人,其中周维祺股力量较大。黄龙山是森林区,人烟稀少,一些人造反失败或因仇杀在家呆不住,或因生活所迫,逃来这里求生。有的当了“山大王”,有的当了土匪。贾德功、梁占魁、郭宝珊等是山上的名人。这些头目,有的志丹和子长还认识,他俩商议决定派人去联系,周维祺看了志丹和子长的信,就带了100多人,到保安三道川来参加起义,但被反动地方军头目张廷芝设计打散,周维祺手下的部分兵参加了保安民团。郭宝珊是河南人,家贫被迫上山,当了黄龙“山大王”,刘志丹多次派人去做工作,郭宝珊说:“刘志丹我信得过。”1934年,国民党把梁占魁、贾德功和郭的山寨部队收编并让开到庆阳地区,准备缴枪。他们发现受骗后哗变出来,郭带了300多人来参加我革命军队,先编为义勇军,后编为正式红军。郭到革命队伍后,立场坚定,作战英勇,多次立功。全国解放后曾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像这样的同志,成为县团级干部的更多。
志丹回到保安后,了解到“哥老会”在陕甘交界处声势很大,其成员大都是农民,多是为了乱世能保家保命,口号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志丹认为把这些人团结过来,对革命事业很有利。马锡五是永宁山的大爷(领头人),教过书,为人正直。刘志丹去找他,向他讲革命道理,马锡五听了,十分敬佩,说:“你是做大事的人,我虽比你年长,但你是我的先生。”后来马锡五参加了党,经他联系各地大爷,很快就有200多“哥老会”成员参加了革命。马锡五入党后勤奋好学,努力工作,成了一位革命家、法律专家,人称“马青天”,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级法院院长,全国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在世时经常对人说:“志丹虽比我年龄小,但他是我的老师。”苍沟马大爷、东坪冯大爷,小石崖民团团总罗连城,经过争取都和我们合作得很好。红军打仗,经过他们的地盘都主动让路,还帮助购买枪支,支援给养,保护伤员。
1931年后,陕甘游击队能纵横驰骋于陕北、渭北平原,经常打胜仗,这是和我们注意做群众工作,并向各界人士做统战工作分不开的。
办事既合情又合理
志丹常向同志们说:“我们办事一要方向对,二要合情合理,民众最讲这后一条。”因此,他在分田地中,主张主要打击土豪劣绅,没有罪恶的大小地主可以不斗争,不从肉体上消灭,还分给一份田。富农大都不动,对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能吸收工作的尽量吸收。他指示在边区内开辟市场,发展商业,红军刚到时,敌人宣传共产党“杀奸商”,没有集市了。志丹要求和白区有关系的同志,去请商人来,制定出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使他们来往方便。他还亲自给白区来的商人讲道理。渐渐市场恢复了,发展了。边区的山货特产被运出去,日用杂货从外面运进来。
志丹带部队打仗,每到一个地方,如果有小战士的家离得近,他就叫小战士回家去看父母,家庭困难的,还给带上一块银元。有一个战士家在白区,和根据地隔一条沟,晚上志丹派几个战士送这个战士回去探家,还给了两块银元,白区人知道后,都说:“红军真是仁义之师。”
志丹讲话写文章,简练生动,没有多余的话,很有说服力。但是遇到老学究,志丹也能“之乎者也”,引经据典地对答,和一些有“左”倾思想的同志辩论起来,他也能从理论中找出根据,说服他们。1934年8月,党中央从上海派来一个同志,南方人,说话难懂,满嘴“左”的名词,对根据地的工作横加指责。有的同志讲:“干脆把他赶走,吃上喝上,还找岔子。”志丹说:“他受经历的限制,不懂实际,我们要多作解释,对上级来的同志不能鲁莽。”志丹同志耐心向他介绍情况,带他到各地察看,还引用《庄子》中的一个故事:“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形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这是说人走动有身影和脚迹本来是正常的现象,愚人却要快快走而离开身影、脚踪,结果累死了。经过志丹同志的帮助,这个同志丢掉了“左”的一套,积极参加根据地建设。1935年“左”倾分子搞“肃反”时,志丹被逮捕,这个同志也被抓了起来,说他“被刘志丹右倾同化了”。
谦虚和蔼 大智若愚
志丹在工作中,因上级认为他右倾,多次被降职被错误地处分,甚至打成“反革命”,但他从没有怨言,更不计较地位职务高低,不论在上面,还是到基层,他都照样努力工作。1933年,“左”倾的省委书记杜衡强行命令红二十六军南下,志丹不同意,就把他撤职。在指挥员王世泰等同志要求下,才把他留在部队。给了个政治部副主任的名义,剥夺了领导权。王世泰经常向他请教,志丹仍一一指点。部队打仗失败了,他和世泰一起承担责任。有的同志说:“听志丹同志的,本来就不会犯这次错误。”志丹说:“现在不是说谁正确的时候,先设法保存好我们的力量。”
1934年,国民党抄了志丹的家,他一家老少流落在山沟,革命政府主席习仲勋同志知道后,向志丹说:“伯父和嫂子下落不明,我们应当派人把他们找来。”志丹想了想说:“我们现在很困难,带家属不好,不要起这个头。”习仲勋认为,这不是一般同志的家属,他们在白区很难存活,便派人接到根据地来。志丹的父亲和家属被接来后,志丹让妻子同桂荣立即到被服厂去做工。并叮咛说:“咱们不能给红军增加负担,你要多做活。”妻子不仅学会了做军服,还学会做军旗。谁的衣服破了,叫一声“刘嫂子”或“刘大嫂”,她马上就给补一补。她有时做下荞面饸饹,就把一些饲养员、通讯员找去吃,同志们常说,“到刘嫂子那改善生活去。”
最使人难忘的,是1935年“左”倾分子下令逮捕他时,他亲自看到了逮捕令,仍前来瓦窑堡“自投罗网”。他被关入监狱后,还是叫同志们不要对党有二心。幸亏党中央及时救他和其他同志出了狱。他出狱后,没有丝毫怨言,并苦口婆心说服陕北同志要服从中央领导,要和兄弟部队团结。1936年4月他在前线牺牲了。他在倒下去前,要求宋任穷同志赶快接替他指挥部队打胜仗。他死后,身上只有半盒纸烟,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志丹同志是彻底地做到了。
回想起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我心潮澎湃,这是多么的感人肺腑呀!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党的一份遗产,是我们过去、今天、今后学习的榜样,正如周恩来同志题词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