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经济”“信息”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经济”“信息”的由来
“经济”一词,最早出于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意思是“家庭管理”。我国最先使用这个词是隋《文中子·礼乐篇》中的“经济之道”,含义为“经纶济世”、“经国济民”,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十九世纪下半叶,日本人把“经济”二字指为财政经济,并传入我国。当时,“经济”、“理财”、“生计”等各种译法相持不下,直到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先生的肯定下,才确定用“经济”这种译法。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的含义,比过去要广泛得多,主要的含义有三个:一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二指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三指节约、算帐等等。
有人认为“信息”一词也是外来语。其实,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已经相当流行了。唐代诗人许浑有诗曰:“塞外音书无信息,道旁车马走尘埃。”宋代王庭珪的“辰沙更在武陵西,每望长安信息稀”等佳句,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那种慢吞吞传递信息的情景。而南宋诗人范成大不仅有“又见堂前花信息”之句,而且还提倡人们要注意搜集信息。可见,我国古人就很注意信息的作用。
(9月16日《少年文史报》佚名文 李志良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