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靠高效农业致富的亿元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1
第2版(经济)
专栏: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

  靠高效农业致富的亿元镇
牟文民 李明铎 林志生
寨里是烟台市唯一靠高效农业致富的亿元镇。去年这个镇实现工农业产值1.5亿元,全镇8000户,年纯收入超万元的有6500户。
农业必须走向市场
寨里镇2.5万亩粮田平展展。前几年,这里粮食亩产922公斤。可是,高产并不意味着高效,多年来这里的农民有粮吃、缺钱花,农业高产高效是农民的迫切要求。
大凡一项新产业的兴起,都与几位头脑灵活、敢试敢冒的能人分不开。东尹家村李振海是寨里镇育苗发起人之一,这位上山干活也带着收音机、炕头上挂了十几份报纸的54岁老汉,在生产队时担任过果树技术员,懂得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三当育苗”技术。1988年,他在离村远的山洼里培育了1.2亩苹果苗,秋后不少客户从百里千里之外赶来买果苗,苗木出手收入2.4万元。乡亲们涌进他家问:“明年育苗还能挣钱吗?”“能,肯定能挣钱,全国不少地方正在发展果园。”第二年,10户农民育苗15亩,第三年110户农民育苗160亩,到1991年全村210户都动手,350亩水浇地全部育苗,当年全村苗木收入500多万元。全镇也发展到1200亩,收入3500万元。
效益促成农民的市场观念,驱动农民的生产选择。还是那块地,过去亩收入二三百元,现在收入三四万元,人们能不眼热吗?一户带一村,一村带全镇,1991年秋,寨里镇出现了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的自发行动。种植计划落实不了,村支书纷纷到镇里告急。镇党委书记蒋延运扳着指头一计算:“全镇已种上8000亩麦子,足够口粮和定购任务。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农民的意愿,什么赚钱种什么,农业走向市场是历史的选择,不可抗拒。”这一决策使全镇种下8500亩苹果苗。
沟通小生产与大市场
小苗一天天长高,农民的心情却一天天阴沉了,突然培育这么多果苗能卖出去吗?
去年4月26日,镇领导们来到潘家村,查看了苗圃之后,就坐在地头开会研究果苗销售问题。会议作出了两项决定:一是5月开展“发一封信,打一份广告,出一趟差,联系一个客户”的横向联系月活动。二是强化新闻广告宣传,扩大寨里知名度。接着,镇干部、村干部全部出动,200多名往年苗木经营者和与外地有联系的农民也动起来了,他们奔向全国适宜栽果的15个省市,寻找客户,宣传推销果苗,一个月时间,共与客户签订合同协议销售苹果苗8000万株。同时,由镇财政出资16万元,苗木广告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大众日报、烟台日报上屡屡出现,形成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使很多人闻知寨里镇是全国最大的苗木基地,这里出产大量的红富士、新乔纳金、新红星等十几种优质苹果苗木。广泛的宣传和联络,使小生产拥有了大市场。刚入秋,成千上万客户蜂拥至寨里镇。两个多月时间,全乡1.5亿株果苗销售一空。
今年4月28日,31位苗木销售功臣被请到镇政府会议室,成立农民经纪人协会。他们聘请律师、教授上课,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编印了信息快报,随时将从外地搜集来的信息传递给农民,并举办了苗木市场信息发布会,让农民清楚嫁接什么苗木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经纪人协会成立以来,会员持证外出联络客户60人次,签定合同销售苗木8000万株;搜集并向农民传递信息22条,引进新品种接芽150万个。这个镇今年培育的1.2万亩苹果苗普遍采用覆膜技术,绝大多数小苗嫁接上美国五代红星、北海道9号、红王将、新世界等优质品种,并由剥芽嫁接改为带木质嫁接,成活率提高了5%。
举一反三的效益
寨里镇近两年培育果苗发了大财,但效益不仅仅是果苗收入。二三百名经纪人外出闯世界,不仅推销出本镇果苗,也“采购”进外地致富信息和新鲜观念。500多户农民跳出依靠果苗创收的单一生产结构,开始种植党参、黄芪等药材,他们要牢牢抓住驾驭市场的主动权。4000户农民也像城里人雇保姆一样雇来“打工妹”,帮助嫁接管理果苗,有的常年,有的季节性,农忙时全乡农民雇佣豫、冀、皖等地“打工妹”7000多人。
大量果苗的输出和几千名“打工妹”的涌进,带动了运输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镇拥有机动车辆400部,18个汽车运输专业户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镇农贸市场去年增加摊位3000多个,贸易额由上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40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