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喜结硕果30多年取得科研成果50多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喜结硕果
30多年取得科研成果50多项
本报讯 青海省医务人员经过30多年艰难探索,在高原医学领域取得了50多项科研成果。
青海省绝大部分人生活在海拔2200—3500米的高原地区。缺氧环境对久居高原的人体健康危害程度,亟需以定量性的结论来阐明。对高原性疾病的防治,更亟待临床水平的提高。
进入90年代后,从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适应大规模深层次开发资源需要,青海省卫生厅先后组织了两次规模较大、设计严密的高原医学综合考察。
1990年,青海省医疗科研单位与日本信州大学合作进行的“急进高原中日阿尼玛卿登山医学综合考察”,确切地记录下了人体以急进方式到达海拔4000米—4500米时的生理骤变反应。在1990年5月至8月进行的“中国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中,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人类对高原的适应性研究》,从心、肺、血三个主要环节进行高原适应性生理研究设计,利用进入海拔5000米高原3个月的62名科考队员为对象,以高原病与高山生理为内容,着重探讨了人体在高海拔、长时间、心理应激强、脑力与体力劳动消耗大的状况下低氧通气反应性的时间依赖性,高原红细胞增生规律、体—肺循环在慢性低氧条件下的匹配等高山病的发病及高山适应规律。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医学临床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被专家认为填补了高原医学史上的空白。
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缺碘、富氟、严重缺硒。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把攻克这些地方病列为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8项科研成果,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其中《中澳合作缺碘性疾病的研究》,通过对111例不同类型地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初步建立了临床地方病诊断指标、碘缺乏人群中损害性流行病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监测网。 (王志远 胡太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