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未雨绸缪——忆粟裕同志在高邮、邵伯和陇海路之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0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未雨绸缪
——忆粟裕同志在高邮、邵伯和陇海路之战
吕韧敏
日本战败宣布投降后,由于日军拒绝我新四军受降而引起的高邮、邵伯和陇海路之战,是在国内外极其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粟裕同志不失时机地作出该战役的正确决策,并不失时机地力促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得以实施,仅是他“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的戎马生涯中一个不算太小的小插曲;也是他处于一个战区统帅的局部,却能透过浓烈的硝烟和密布的云雾而高瞻远瞩,将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态势尽收眼底,时时事事全局在胸,处处显现雄才大略,运筹指挥了“一个又一个空前再空前的光辉战例”的又一例。本文据实记述,目的在于补遗。
1945年11月下旬,由苏浙军区从江南北撤的部队和原苏中、淮北军区部队编成的华中野战军(下辖6、7、8、9四个纵队,纵队辖4至5个团)刚刚整编就绪。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经过深思熟虑,于12月3日向中共华中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华东局和中央军委建议:集中华中野战军主力第6、7、8纵队,组织进行高(邮)邵(伯)战役聚歼该地拒降之敌,以除后患,改善我战场条件,并利于未来作战。同时建议:在高(邮)邵(伯)战役后,随即会同山东野战军举行陇海路战役,夺取陇海路东段,以使华中和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扩大我军回旋余地,便于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的协同作战。
粟的建议很快获准,部队投入战前准备。但情况突然有变:华中我军主力奉命悉数北调,以配合山东野战军在津浦路开展战斗。当我第6、7、8纵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与第9纵队会合,在宿迁一带集结待命时,突然情况又变:中央电令我军暂时不要在敌之主要交通要道采取军事行动,以免我政治上被动。因为:为实现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而继续商谈的几个具体协议,有可能于近期签字生效。
粟总反复研读电文后,再次提出建议:既然暂停津浦线作战,正可趁我主力集结之机,举行高(邮)邵(伯)战役。理由是:此役作战区域非敌之交通要道,而是我解放区腹地;日伪军拒不缴械投降,我军攻城歼敌,师有有名,名正言顺。这个建议又很快获准,但军部仍留6纵队于淮海地区,以待机协同山东野战军在津浦线作战。按照此令,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即率7、8两个纵队迅速南返,再次投入战前准备。
1945年12月15日,夺取高(邮)邵(伯)的作战准备一切就绪,战役就要全线发起了,情况再次突变:军部电令7、8两个纵队火速北上,即返津浦路方向。
弓已在手,箭已上弦,歇弓撤弦,谈何容易!何况国民党第25军先头部队108师已到达扬州及江都(仙女庙)一线,待其全军到达后,即可在日伪军掩护下窜入高邮,且必有进攻两淮之图。粟裕同志手捧电令心急如焚。他深知,当务之急,乃在火速实施高、邵和陇海路之战的决策。这一仗势在必打,迟早要打,迟打不如早打。坐失战机,后患无穷;速战而胜,则功在当前,利在长远。想到此,决心定,粟总亲拟复电,洋洋长达千言,据实陈述,详析利弊,情理切切地再次建议先组织高、邵战役。新四军军部收到粟电后,终于收回成命,同意集中第7、8两个纵队先打高邮和邵伯。
6纵队待命于淮海地区,以参加山东野战军的作战行动,这就使得华中野战军进行高、邵之战的主力三缺一,我与敌兵力之比失去绝对优势;且守敌日军气焰嚣张,伪军又是惯于挥舞大刀赤膊上阵、不顾死活横冲直撞的西北军旧部。因此在华中最高领导层,有人曾十分关切地向粟提出过此战速胜有否把握的问题,以及可否延缓时日待6纵队归建后再打这一仗的问题。但粟认为,首先大局对我极为有利,守敌已是穷途末路,嚣张气焰不会持久,可先发动政治攻势,晓之以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指出其顽固死守之毫无意义。而且我攻打高邮的总兵力,与高邮守敌总兵力是一比一还稍多一点;火力上,我们也略强。为了更有把握攻破该城的层层设防,我军有必要首先拿下邵伯及其以南地区,以控制敌出援的唯一通道——运河大堤,构筑成坚固的打援阵地,予出援之敌以歼灭性打击,始能保障主力有充分时间攻克高邮。据此,战役的第一阶段,粟总命令第8纵司令员陶勇指挥高邮攻坚作战,他则亲自率领精悍的指挥所提前南下,到达邵伯前线,指挥第7纵队以一部尽快拿下邵伯,抢占运河大堤;同时,置重兵于邵伯以南的扬泰线,准备在运动中歼灭扬泰线出援之敌。
12月19日晚,粟裕司令员指挥第7纵队向邵伯之敌发起攻击,一举收复该地。12月25日夜,我第8纵队出敌意外地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三个方向,向高邮城发起了猛烈攻击。战至26日下午4时,在我强大兵力、火力威胁下,日军驻高邮最高司令官岩奇大佐不得不同意向我军投降。
为进一步挫败蒋介石进攻我解放区的图谋,粟裕率领第8纵队和野司特务团于1946年1月4日从高邮地区出发,日夜兼程北上,9日在宿迁以北地区集结完毕。10日经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批准举行陇海路战役,攻歼徐州到海州段拒降的日伪军,并占领该段铁路线。
陇海路之役于1月11日夜发起。由于我军行动隐蔽突然并速战速决,事出敌之意外,故徐州和新、海、连方向之敌似乎没有反应过来,主力始终未敢出援。激战至1月13日停战令生效前,西起曹八集、东到白塔埠,全线敌伪据点悉数为我攻克,控制陇海路300余里,使我华中、山东两大解放区联成一片,两大战略区直接照应,为此后华中、山东我军纵深迂回、南北机动、协同配合举行宿北、鲁南等战役大打歼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战场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