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古城苏州洋溢文明新风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2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古城苏州洋溢文明新风
城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繁荣
本报南京10月11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在苏州上下已形成共识。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市城乡出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繁荣的良好局面。
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苏州市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合实际、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和方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形成了五个系列,即:在农村和城镇街道开展评选新风户、五好家庭活动;在企事业单位开展评选文明职工、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活动;在个体工商户中开展评选文明个体工商户、信得过摊位活动;在学校开展评选文明学生、五好学生活动;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镇之间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各县、乡镇之间分别开展两级精神文明“新风杯”竞赛活动。
苏州市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群众参加。在争创标准上,注意立足于每个职工、每个家庭最基本的、应该做到的、经过努力又能达到的要求,使85%以上的家庭和个人经过努力可以评为“新风户”、“文明职工”,激励多数,以多带少。在活动内容上,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办实事,求实效,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创的局面。
软与硬、虚与实的关系。开展文明新风活动同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积累和形成了一套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法。做到标准量化,看得见,摸得着,一些基本要求由软变硬,由虚变实,便于自我对照和公开评议、双向考核,并把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挂钩,实行动态管理,使文明新风活动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苏州市精神文明活动系列化、规范化,带来了区域性的社会综合效应:1992年,全市城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去年省里命名的15个群众文化先进县中,苏州有四个;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0%;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