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大胆变革 努力增收——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2
第2版(经济)
专栏: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

  大胆变革 努力增收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杨雍哲访谈录
本报记者 吴长生
编者按:在继续抓紧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的同时,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项关系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有的同志形象地把这比喻为“加减法并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顺利地走上小康之路。我们认为很有道理。
为了使各级干部和有关部门,对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了帮助大家开扩开扩增加收入的思路,我们从今天起,陆续刊登10篇左右访谈录,邀请部分农村经济专家、有关部门领导从不同角度谈谈这一重要问题。
“过去,我们在发展经济上常讲的是两句话: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农村发展方面,现在至少应当说三句话: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明确把增收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杨雍哲同志开门见山,改“二”为“三”,一下就把农民增收问题提到了农村经济发展方针的高度。
增加收入,说起来只有四个字,真正实现却相当困难。例如,1989—1991这三年,农业全面丰收,可这三年农民收入年均增加才0.7%,不少地区的农民增产不增收。增收,究竟应当从哪儿入手呢?
杨雍哲认为,增收的难点是农业,农业又集中在粮棉上,特别是粮棉主产区矛盾最为突出。因此解决增收问题应把粮棉主产区当作一个重点。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改善农业的外部政策环境,主要是增加农业投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二是从农业本身的变革中要效益。后者,主要是努力做好“三大变革”文章,在不同层次上发展高效农业。
第一大变革,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结构特征,发展节地型种植业、节粮型畜牧业以及开发整个农业资源,扩大食物源。节地型种植业,是指在提高粮棉单产、增加总产、保证国需民用的前提下,发展用地少、用劳动力多、产值高、收益大的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尽力提高耕地产出率。河南扶沟县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推行麦棉套种,利用套种空间发展瓜类生产;推广新技术,发展冬季蔬菜;还栽植矮化密植新品种苹果12万亩。现在,全县三熟以上套种的大田达40万亩,收益比过去提高数倍;双膜覆盖、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棚面积近10万亩,亩均收入数千元,高的超过万元。节粮型畜牧业,是指在种植业第一性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其秸秆等副产品发展动物的第二性生产,实现农牧结合,使以往不值钱的东西,转化为畜产品。利用整个农业资源扩大食物源,是指注意开发利用荒地、荒水、荒山、海涂和庭院等非耕地资源,发展种养业。不少地方,小小庭院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3以上。
这一变革的实质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高效农业,通过扩大农业领域内的就业,增加收入。
第二大变革,打破传统的单一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以及运销业,使一、二、三产业拉通联动,实现多次增值。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完全有条件利用工业文明、工业手段来扩大农业的内涵,将传统的原料型农业改造为成品型农业。将加工、流通视作农业生产的必要环节,是对传统农业观的一大革新。这一革新会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广阔的就业天地。转向市场经济,就要循着贸工农的顺序组织产业链条,即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加工业,根据加工业的需求安排原料生产。此外,随着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增加、交易量的增大,除要继续发挥原有的商业组织外,还需积极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开拓流通领域。
第三大变革,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使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与同步推进,在部分劳动力稳定地脱离耕地以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当然,这是远期目标,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
没有规模效益的农业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使我国农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部分地区出现了日趋明显的兼业化倾向,农业变成了“副业”。这不利于农业的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其他单一经营农业的农户也因规模太小,难有大突破。怎么办?靠行政命令,强行收地,硬拼“规模”不行。只有寄希望于乡镇企业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与农村小城镇、小集镇发展相结合,寄希望于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逐步与土地脱钩。在这种条件下,农业扩大经营规模就有了现实的可能和坚实的基础,就会出现新的飞跃。相对集中、连片发展也有利于非农产业获取聚集效应。不仅传统农区要走这一步,其他地区也将沿着这个轨道前进。这是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沿海少数地区已出现了这种发展趋势,而大多数地区还不具备推进这一变革的条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但不能一哄而起。因为这是经济按固有规律发展的结果,是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依主观意愿硬堆砌的。”
杨雍哲最后强调,这三大变革,前两个是近期可以见效的,后一个是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见效的。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抓好前两个,引导后一个,长短结合,增产增收,保护农民积极性,使农业长盛不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