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泉州街头赏古乐老者忘情少年吟(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2
第11版(文化)
专栏:

  泉州街头赏古乐老者忘情少年吟
街头文化,时髦不敌传统。这一现象,发生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9月4日晚,夜色迷人时,在泉州市文化局长庄顺能的引导下,记者先入天后宫大院,再逛文化宫广场,又走了东南西北几条小街,看了五七处南音露天演唱场所,不禁为市民夜赏古乐的那份情致所感动。
南音是一种保留了晋唐古乐余韵的地方演唱曲调。唱者多为少女少妇,手执檀板。伴奏者横抱琵琶,吹奏一尺八寸长的洞箫,还配以横笛、二弦、三弦,合称“五音”。
目前,泉州市的南音社、南音小组已达500个,春、夏、秋三季,活跃在市镇的大街小巷。
左上:异邦游子闻乡音,一曲唤回赤子心。
泰国华侨书赠文化宫南音社的这两句诗,使表演者更增添了几分执著与沉醉。
左中:饭罢听歌去,古调伴清凉。
坐在一条长凳上的母女,在天后宫大院细听市南音乐团谢晓雪吟唱《玉真行》。
左下、下右:清词丽句入耳,世故人情萦怀。
夜晚的文化宫广场,是穿汗衫、打赤脚者的乐园。
下中:乡音唱百代,庄谐趣自生。
海滨老年人协会南音研究会的业余演员,正把千百年的历史故事诉说给父老乡亲。
本报记者 周庆摄影报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