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人类文明史链重要环节 保护不力将铸千古遗憾政协考察团呼吁抢救三峡文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3
第4版(要闻)
专栏:

  人类文明史链重要环节 保护不力将铸千古遗憾
政协考察团呼吁抢救三峡文物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童怀、新华社记者曲志红)随着三峡工程即将正式开工,这片绵延千年的名胜景地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而蕴藏在这里的众多文物古迹的命运,更使亿万炎黄子孙牵挂于心。“必须将三峡地区的文物保护提到重要位置,并立即采取措施开展大规模抢救性发掘、保护活动”,这是全国政协三峡文物考察团在为期两周的实地调查后发出的紧迫呼吁。
这个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领队的考察团,其成员全部是文物考古界、文化界和三峡工程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及负责同志。考察团从重庆出发,沿江途经丰都、涪陵、忠县、万县、奉节、巫山、秭归、宜昌等十几个县市,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内主要地上和地下文物的情况、各地初步制订的保护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了解和实地考察。
据国家文物局和四川、湖北文物部门调查,在上起四川江津、下至湖北宜昌的632平方公里淹没陆地面积中,有丰富的历史文物需发掘保护。位于涪陵境内的白鹤梁枯水题刻,被誉为“水下碑林”。这道隐于江中的天然石梁,江水枯落时才浮现水面,上面刻有自唐代起共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记载,由此可推断1000余年长江上游特别枯水年水位变迁情况。巫山龙骨坡猿人遗址高程约900米,发掘出的直立人化石、巨猿牙齿等距今已200万年,证明三峡地区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之一。同时,这里从石器时代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已经初见端倪的巫山大溪遗址等表现出的独特的文化面貌和鲜明的个性,成为整个中国考古学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许多委员感慨万分地谈到,以前对三峡也有过很多了解,但实地考察后发现,这里的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远远超出过去的估计和想象,而对它们进行抢救、保护的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困难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
考察团团长钱伟长认为,这里遗留的大量珍贵文物古迹,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史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他特别强调,三峡工程是一项跨世纪的浩大工程,如因我们文物保护工作不力而给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留下一段空白,那将是无法弥补的永久的遗憾。我们必须遵循“重点保护、重点挖掘”的原则,即刻动手进行保护。
目前三峡地区文物的实地勘测、保护方案制订等前期工作的费用尚待落实。大家意识到,单凭文物部门的力量,是决难完成这一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巨大文物保护工程的。许多委员和专家提出,国家应成立高层次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责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决策、协调,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附图片)
左上:四川省奉节县瞿塘峡的古栈道。
左: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故里。
上: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