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自己的选择很正确”——冯敏给母校的信摘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自己的选择很正确”
——冯敏给母校的信摘登
编者按: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93届毕业学员冯敏,放弃留城的机会,积极主动申请到新疆边防部队工作。她的事迹,本报曾作过充分报道。如今,冯敏经过长途跋涉,已在新疆南疆军区某部生活近两个月了。现将她写给母校的信摘登在这里,以飨读者。
自7月9日离开母校,迄今已1个月。沿途经兰州、乌鲁木齐,然后坐长途汽车穿过戈壁,经达坂城(就是“达坂城的姑娘”的达坂城)、库米什、库尔勒(以香梨闻名)、阿克苏(历史重镇)、喀什噶尔(南疆第一大城市)、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县,于7月21日到达新疆南疆军区某部。
一路行来,所见都是茫茫戈壁,尤其是干沟一带,两旁全是风干的巨形沙壁,车在沟中颠簸前行,人在车内被强烈的阳光晒得似要脱皮,但奇怪得很,大家头一个感觉并不是憋闷烦躁,而是深深的赞叹,赞叹自然造物的伟大。耸立的沙壁默默地立在沟旁,向人们诉说着这条通商要道千年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商人们赶着单峰骆驼,伴着铃铛阵阵,走过干沟、穿过戈壁、翻越高山,将咱们中国华美的丝绸、茶叶运往西方,再将波斯的地毯、印度的工艺品运回“口里”(内地)。今天,我们这些年轻人,又走上了这条古道,不过我们乘的已不是骆驼,而是汽车。我们带的也已不再是丝绸、茶叶,而是知识与理想了。
戈壁与绿洲相比之下,更美丽的是葱郁的树木、繁茂的果园和热情纯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都说在戈壁滩上有树就有人家,我觉得还应加上一句:就有生命力。人们一代又一代地在沙洲上劳作,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绿色的希望。现在我们在南疆不仅可以吃到瓜果、蔬菜,还能吃到又香又软的大米饭呢!
当汽车开进营房院门时,迎面就是崭新的办公大楼,两旁规划严整的一排排平房、楼房,中间点缀着花坛、运动场。院里甚至还有内设卡拉OK、台球、乒乓球、健身房、图书室、礼堂的文化活动中心,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多美的环境啊!据老同志介绍,这都是大家一年接着一年亲手整修出来的。60年代末他们刚来时,这儿还是一片盐碱地,大家盖了几间平房,冬天冻得缩成一团,喝水必须经过净化,探一次家光坐汽车到乌鲁木齐最快也要一周时间。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可说是幸运儿,前人已给我们创下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些老同志绝大多数都是口里来的,许多人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在这里成家立业。边疆精神生活贫乏,连乌鲁木齐出版的新疆日报也要隔好几天才能看到,但他们自己创造生活,每天晚上8点晚饭后(这儿比口里时差2个半小时),羽毛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上就开始了“紧张”的赛事。其实最“紧张”的不是场上的运动员们,而是场下的拉拉队员们——干部、战士、家属,“加油!”声此起彼伏。中心花坛周围,大家或站或坐,谈天说地,从首长到普通一兵,没有隔阂,没有等级,每个人都是那么真诚,那么友好。在这个边陲小小的军营里,我深深地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这些天主要是劳动、训练,我头一次学会了怎么犁地,怎么摘菜。据说我们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小块地,自己播种、自己收获,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呢!
想说的太多了。总之,我现在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正确。这是一片美丽、纯朴而又有待开发的土地。在我们的身后,有无数老同志创下的坚实基业;在我们的面前,有着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有着大有作为的事业和充实有意义的生活。我想我会在这儿度过自己的青春年华,发掘到人生最美好的事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