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苦涩的庄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3
第8版(副刊)
专栏:

  苦涩的庄严
电影评论家 黄式宪
国庆前夕看这部影片,有一种特殊的激动。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升旗仪式,让我感觉庄严而苦涩,它表现的是希望中的中国,中国人的希望。
看片中我好几次落泪。该片不是一般性地讲故事,它描述的是年轻共和国的历史年轮。像明爱芬填转正表前洗手的细节,她填表上的出生年月:1949年,40岁。她和共和国一起,含辛茹苦地走过来,通过她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余校长,了解了艰苦奋斗的民办教师,和共和国的艰难历史。大量儿童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第三世界文化发展的处境艰难,第三世界要崛起必须呼吁全社会来重视基础教育。
从该片的叙事观念、作品样式看,它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它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没有用商业包装来吸引观众买票。该片带有抒情的意味,具有散文诗的力度,通过英子的眼睛看人生、看时代、看社会,藏着一段凤凰琴的故事,最后由舅舅负疚地讲出。比较同类题材,它突破了单调、单向地歌颂教师的“红烛”精神等框框,更深化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庄严、圣洁。影片的许多细节很好,比如升国旗和英子被迫喝酒等。这些戏剧冲突不可能有的人生况味,包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该片不是简单的二指判断,非美即丑,非善即恶。人物造型丰满,像邓有梅的圆滑,英子赌气在窗户贴上报纸等,他们没有被塑造成完美的人,而是历史行进中的有血有肉的人。
从制片环境看,当前电影在走向市场中付出了很大代价,有些片子失去了主心骨。该片选择了这样一个严肃题材,精神是可贵的。希望改革中能对这样的影片给予政策倾斜。对年轻的导演要扶持,要与他们对话,对他们可能有的偏激、不成熟要给予宽容,给予帮助。何群是“第五代”的起步人,从这部片子也可以看出,“第五代”在面对人生现实中,正走向成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