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开发和培育新的文化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4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开发和培育新的文化市场
熊元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即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文化市场从来都是存在着的。5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文艺的工作对象问题即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谈的文艺作品的文化市场的开发问题。毛泽东同志比较了两个文化市场,一个是抗战以后的国民党统治区,一个是陕甘宁边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一本书一版平常只有2000册,三版也才6000册;在根据地,即拿干部说,单是在延安能看书的就有一万多。可见,根据地的文化市场比国民党统治区的文化市场大多了。革命文艺忽视开发和发展根据地的文化市场是多么地不合算啊?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全国各地陆续有些地区已经或正在实现小康。这些地区的广大农民,不再是过去“面向黄泥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而是正在成为亦工亦农亦文的新型农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生活、文化消费在整个生活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对文化的需求正在向较高层次发展。他们一是求乐,要求享受和参与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生活;二是求美,过去与农民无缘的书画摄影、花卉盆景、养鸟钓鱼、集邮藏书、服装设计、家庭装璜、庭院绿化、艺术创作等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许多农民的业余爱好和专长;三是求知,以知识武装头脑,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地区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针对变化了的情况,率先提出建设小康文化这个文化战略目标,即在发展多种类多层次的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文化,他们强烈要求文化生产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的主旋律。可见,以为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只亏不赚的人,只看到了由于文化消费的多样化而缩小的文化市场,没有看到由于文化生活的全面提高而不断扩大的文化市场。
过去,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忽视文化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因此,愈来愈不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正如种农田,只知种不知养,更不知开发荒地培育良田,久而久之,农田就会由良田变劣田。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不是放弃已有的特色,改辙换道,而是进一步发展已有的文化市场,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和培育新的文化市场,我们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改革文化体制,才能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否则,文化体制的改革不但不可能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而且会成为艺术生产力的新的桎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