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计划生育与治穷治愚协调发展承德创控制人口增长新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5
第1版(要闻)
专栏:

  计划生育与治穷治愚协调发展
承德创控制人口增长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艾笑报道:80年代初人均年收入只有178元的河北省承德地区,经10年探索和实践,建立起一整套与当地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走出一条计划生育与治穷、治愚、致富协调发展的成功道路,使人口生产达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化水平。日前,国务委员兼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与有关专家研讨了承德的经验,认为“承德模式”对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有重要借鉴价值,应当肯定。
塞外承德,“八山一水一分田”。340万人口中农民占95%,而耕地面积只有总面积的8.6%。少数民族占47.2%,文盲半文盲占16.42%。全地区7个县中,6个是国家或省级扶贫县。自1989年以来,这个地区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人生孩子的个数)却一直保持在1.63以下,计划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1992年,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1.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9‰,计划生育率达99%。这一年,这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8元。
从1983年起,承德地区领导班子作出了向贫穷宣战、带领全区人民奔小康的决策。提出“治穷必治育、致富必治愚”、“两种生产并重,两个开发(人才和资源)并举”的发展方针。并针对每个群众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他们实行的“五上门”(即上门宣传党的生育政策,上门传递致富信息,上门宣传好人好事,上门讲解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上门排忧解难)很受群众欢迎。
近年来,承德地区年初部署全区工作时,总是把经济指标与人口指标捆在一起,同时安排、同时验收、同时评比;还把各级党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和其他领导也捆在一起,计划生育干好干坏,荣辱奖惩人人有份。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都从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开展出发。各级计划生育干部,在承德地区都被看重,受厚待。工资待遇均上浮1—2级。乡计生委主任享受正乡级待遇,村专干为正村级待遇。基层计生专干的高素质,使计划生育的经常性管理有了组织保证,消除了集中突击的弊病,又节约了大量经费。他们开展的“服务一条龙”活动,把育龄人群分为五种类型(教育对象、保健对象、关心对象、观察对象、稳定对象),使繁琐的管理变得明确具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