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万事求人的“富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5
第2版(经济)
专栏:沙漠行(一)

万事求人的“富翁”
周凝 王彦田
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个神秘的地方,在沉寂了亿万年之后,面纱正在被揭开。担当这一使命的就是中国的找油人。过去的“死亡之海”已被看作是我国石油工业“希望的田野”。自1989年两万石油大军开进塔里木,4年过去,油田勘探开发成绩非凡,已形成了年产150万吨油的生产能力,并显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本版从今天起连续刊出记者的三篇采访散记。
9月,新疆迷人的季节,记者向往已久的沙漠油田采访终于成行。
库尔勒,靠近南疆戈壁沙漠边缘的重镇,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设在这里。
作为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代表,“塔指”每年支配着数十亿元的投资,可称得上是沙漠头号富翁。但“塔指”的“大老板(总指挥)”却说:“我们一无所有,万事求人。”此讲何来?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也采用了“会战”的做法,但与过去大庆、辽河、胜利等油田会战有所不同,塔里木是“新战场,新战法”。塔里木条件恶劣,地广人稀,老的会战方式中“生产后勤一起上,老婆孩子一起上”已不可能。改革开放为塔里木会战提供了新思路——参照国际上先进的石油公司体制和我国海上油田的勘探开发体制:将投资管理方和施工方分开(甲乙方),实行招标竞争,精兵强将上前线,生活服务按合同方式立足当地解决。
这样,甲方“塔指”就成了“光杆司令”。在参加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近百支钻井、地质等专业生产队伍中,没有一支与“塔指”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一百多支生活服务队伍,则多由新疆当地的相关单位组织,“近水楼台先得月”。生产、生活皆由别人管,万事求人也就名副其实。
当然,“塔指大老板”也有得意之处,那就是“万事选人”。适逢国内油田市场人多活少,塔里木招到了国内最好的油田各项专业队伍。记者在库尔勒参加的乙方座谈会气氛活跃,乙方的代表们戏称自己是“丐帮”——“既是要饭吃,又是抢饭吃,不拿出最好的队伍,最好的成绩,交代不了!”结果全国的多项油田开发纪录不断在塔里木被打破,钻井进尺、钻井成功率、资金投入产出比、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皆创全国石油行业最高水平。
新体制创造了高效率。记者在库尔勒的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职工生活基地漫步,看到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个功能配套的生活区正在加紧建设中。也许不久,“沙漠大老板”会在这里建起一座新的石油城。
 (题头照片:任国良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