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细胞裂变”有“秘诀”——新生丝织总厂张正昌厂长谈发展第三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05
第2版(经济)
专栏:

  “细胞裂变”有“秘诀”
——新生丝织总厂张正昌厂长谈发展第三产业
本报记者江世杰
在经济发达的江苏省苏州市,地处水乡小镇的吴江新生丝织总厂,近来被推崇为发展第三产业的典型。前往视察、参观、采访、调研的各方面人士,都说这个厂发展“三产”的成就在全国少见:一是时间早——第一批“三产”企业创建于1983年;二是数量大——到去年10月止,已成功地办起公司、商场、宾馆、营业部、门市部、汽车队、研究所等70多家,5100多名职工中有2000多人从事“三产”,比例高达40%;三是效果好——据1991年底统计,该厂当年的4亿多元营业额和1000多万元利润,以及固定资产增值到1亿元,其中50%以上是由第三产业挣下的,可以说“三产”已经成为这家丝织厂的“半壁江山”。
8年多来,全国工业企业办“三产”的大气候有“阴”有“晴”,然而新生厂的“三产”却一直红红火火,如同细胞裂变——越办越好,越办越多。从1978年就任该厂厂长的张正昌向记者“泄露秘诀”:工业企业发展“三产”既然是新生事物,那就一定要以改革的精神去办。既不能把“三产”当作“收容队”、“蓄水池”,又不能将“三产”办成“福利院”、“养老院”。他们的做法是:起步“放一码”,坚决“断脐带”,注意“遮荫凉”。
所谓“起步‘放一码’”,就是在“三产”企业初创之时,无论是集体经营或是个人经营,总厂都给予比较宽松的政策。例如,对全部由富余人员组建的劳动服务部,按每人3000元拨给启动资金,待其盈利后再逐步归还本息。对自筹资金在“新生一条街”承包门市部的职工,铺面房租收得较低。对晚上在“饮食街”从事第二职业的职工,每个摊位每晚只收5元钱(包括水、电、器具费)。对进入本厂“招商场”的职工,允许留职停薪,免收柜台租金一年;如不善经营,一年后还可回原部门工作。张正昌厂长说:起步之时“放一码”,类似“三资”企业的免税减税政策,目的是吸引职工“下海”。待其取得效益、尝到甜头,即使再提高租金,他们也舍不得放弃了。如果一开始就急于收租敛钱,只怕会吓得人不敢迈出第一步。
所谓“坚决‘断脐带’”,就是从“三产”企业开张那天起,就要求它们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机制。具体办法是:第一,尽量划小核算单位,从上到下逐级实行以实现利润为中心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个人收入随承包利润完成情况而浮动,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第二,与此相配套,对“三产”企业全面放权,真正做到责权利配套。总厂对一级承包人(相当于分厂一级的公司、经营部第一负责人),一级承包人对二级承包人(相当于门市部的第一负责人)都只管三件事:承包人的聘用,承包合同的兑现,经营活动(主要是贷款、应收款)的监督和审计;其余权力包括经营业务、内部人员调动、个人收入分配、奖惩等全部下放。第三,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风险抵押。每年根据经营实绩,决定对承包人的续聘或解聘;对提前完成全年效益指标的,从完成后的下月起即实行超收分成;对个别扭亏无望的“三产”企业,则实行破产整顿,没收承包人的风险抵押基金,全体人员重新在总厂内待业。张正昌厂长说:娃娃生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剪断脐带;不断脐带的婴儿,是绝对长不大的。企业办的“三产”是否“成器”,最关键一条是不“搂着”、“背着”,非让它们自立、自强不可。
所谓“注意‘遮荫凉’”,是指社会上搞的上等升级、创奖评优、赞助摊派等等,一律由总厂出面承担,“三产”企业统统不参加,为的是给它们创造一个一心一意搞经营、求发展的环境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