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让老百姓说咱可以——访山西清徐女县长姬和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5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让老百姓说咱可以
——访山西清徐女县长姬和平
本报记者王艾生
姬和平,43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她洒脱,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
记者:你是咱山西最年轻的女县长。上任之后,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县长:我是县人代会全票当选的。当时我想,当好县长,光是上级说你好还不够,要当个老百姓说“可以”的县长。
记者:让老百姓说“可以”,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政绩交给群众打分,对吗? 
县长:对。这是我们县经济发展较快的关键一条。小平同志讲,改革,关键在人。我们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心里牵挂着老百姓,一门心思抓改革,抓经济,抓富民。现在,清徐成为全省较富裕的县之一。这一点,我很佩服县委书记阎沁生同志,他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基层工作经验多,办事干练,大家都信赖他。他“班长”当得好,我们这套班子的凝聚力就强,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堆说。错了,他敢于承担责任;有功,先是群众的。这就是我们县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的最根本原因。老百姓觉得我们这一届领导“还可以”,我们也觉得这“乌纱帽”没白戴!
记者:看来,我们领导工作既要对上负责,又要对下负责,对上负责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人民服务。
县长:说具体点,就是我热爱清徐这片土地,想为这儿的人民办点事。
前几天,我们请老一辈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申纪兰同志来清徐,给全县村以上干部讲了一次课。许多年轻的干部都流了泪。您想,50年代,在平顺县两沟村,栽活一棵树,申纪兰要从外地挑回70担土。现在,那里光树木的收入,每年就70万余元。当今时代,仍然需要申纪兰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创业敬业精神。
记者:和平同志,说说你在县长的岗位上是如何与老百姓建立感情的?
县长:那就是下决心跟农民交朋友,遇到难题,遇到头痛事,我就去请教农民。西谷村史铁根,中高白村王德华、王志强、西兰村韩二狗……都帮我出主意想办法。你当县长跟他们交心,他们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你。前几天我下乡调查,发现许多地方的旧院子、旧房子都是老年人住,年轻人却搬到新房子里了。我心里很不好受。在吴村乡西范庄,我走进一个旧院落,一位老人说,儿子不养老,连水都不给担。正说着,他儿子进屋了。我问他:“你多大?属啥?”他说:“三十一,属虎。”我说:“我也属虎,大你一轮,我当你的大姐好吗!咱俩共同抚养老人,我这姐姐要监督你。”我走后,村上人说,县长和你小子定了协议,还敢不养老。由这件事,我想到很多,要在全县倡导孝敬老人的风气,要表彰好媳妇、好儿子。年轻人不能光顾自己享福。
记者:当一个老百姓说“可以”的县长不容易呀!离不开你的“后方”,也就是家庭的配合吧!
县长:我的家仍在太原市。爱人在机电厅工作。女儿是三好学生,
 现在太原市十中读书。说实话,我很少教育扶养女儿、管理家务,内心有愧。每到星期天休假,我都拚命洗衣服,收拾屋子。看来,家事公事都做好,确实是件两难的事情。爱人、女儿对我的事业理解、支持,使我既高兴又内疚。我只有好好干!(附图片)
姬和平,43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她洒脱,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